摘要:2025年5月17日凌晨三点,泽连斯基穿着那件标志性的军绿色T恤,独自坐在总统府地下掩体的会议桌前。
乌军撑不住了?泽连斯基称,乌方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谈判
基辅的深夜总是伴着防空警报的刺耳鸣响。
2025年5月17日凌晨三点,泽连斯基穿着那件标志性的军绿色T恤,独自坐在总统府地下掩体的会议桌前。
桌上摆着两份文件:一份是俄军当天发射的273架无人机袭击报告,另一份是白宫发来的加密电报——特朗普用大写字母写着"要么妥协,要么自生自灭"。
总统的手指在墨迹未干的《伊斯坦布尔谈判预案》上摩挲,突然抓起钢笔,在"任何形式谈判"的字样下划出两道粗重黑线。
这位曾经的喜剧演员或许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总统任期第六年,亲手撕碎三年前签署的《不与普京谈判法案》。
2022年10月4日,他曾在同样的会议室挥舞法令文本,对着镜头宣布:"只要普京还在克里姆林宫,乌克兰的字典里就没有'谈判'这个词"。
彼时乌军刚在哈尔科夫反攻中夺取600平方公里土地,美制"海马斯"火箭炮的尾焰照亮基辅的夜空。
转折发生在2025年3月4日的华盛顿。
泽连斯基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与特朗普对峙七小时后愤然离场,价值4860亿美元的《美乌安全协议》化作碎纸机里的雪片。
五角大楼当天切断军援管道的咔嚓声,比俄军炮弹落在第聂伯河畔更令乌军胆寒。
前线士兵开始用"三无部队"自嘲——无防空系统、无反坦克导弹、无轮换兵力,顿涅茨克方向每天流失13.3平方公里阵地。
"我们撑不过夏天。
"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的密报在5月12日送达总统案头。
报告里触目惊心的数据:日均阵亡200人,60%的国土防空系统处于瘫痪,义务兵役年龄已降至18岁。
更致命的是,俄军新型无人机群正以每周500架次的速度消耗乌军最后的"爱国者"导弹库存。
当泽连斯基看着视频里哈尔科夫变电站被炸成焦土的画面时,莫斯科传来消息——普京同意在伊斯坦布尔谈判,前提是乌克兰代表必须接受"现状"。
谈判桌前的地缘政治博弈比战场更凶险。
5月14日,中国驻乌大使收到基辅紧急照会:乌方承诺停火期间不攻击俄境内目标,条件是将黑海粮食走廊纳入"一带一路"保障体系。
这个曾在2024年指责中国"偏袒俄罗斯"的政权,如今却把35%的小麦出口配额押在东方大国的运输线上。
而在大西洋彼岸,特朗普正与普京通电话讨论重启"北溪-2"管道,全然不顾乌克兰天然气管道被炸引发的欧洲能源危机。
伊斯坦布尔谈判首日,泽连斯基的西装口袋里藏着两份地图。
一份标注着乌军实际控制线,另一份画着库尔斯克州的虚线——这是幕僚团设计的"领土置换"底牌,试图用俄占区交换顿巴斯。
但当俄方代表团团长梅津斯基摊开要求乌军撤离四州的作战地图时,总统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想起两天前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惨状:被温压弹烧成焦炭的国土防御旅士兵,至死还保持着填装反坦克导弹的姿势。
战场外的舆论战同样血腥。
5月18日,俄军发动开战以来最大规模无人机突袭,基辅地铁站挤满瑟瑟发抖的市民,有人用手机拍下泽连斯基视察防空阵地的画面——总统弯腰捡起击落的无人机残骸时,军靴上沾着儿童游乐场的彩色碎玻璃。
这段视频在Telegram获得千万点击,评论区充斥着"懦夫总统"和"卖国贼"的谩骂。
而在华盛顿,特朗普在Truth Social发文:"泽连斯基现在就像拉斯维加斯的过气魔术师,连最后一块遮羞布都被普京扯掉了"。
夜幕下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泛着冷光。
泽连斯基站在多尔玛巴赫切宫观景台,看着对岸欧亚大陆交汇处的点点灯火。
三天前,他在这里与普京的特别代表激烈交锋;此刻,耳边回响着情报局长布达诺夫的警告:"我们最多还能组织两次师级反攻"。
海风卷起谈判桌上的文件,某页纸角隐约可见美国中情局的密电代码——那是2014年颜色革命时,西方承诺"永远站在乌克兰身后"的保证书。
总统府厨师发现,泽连斯基最近总在深夜独自咀嚼一种产自赫尔松的苹果。
那片果园曾是俄军占领区,今年春天刚被乌军夺回。
酸甜的汁水渗入喉咙时,他会想起2023年夏天在阿夫迪夫卡前线,士兵们用缴获的俄军口粮罐头交换这种水果的场景。
如今果园重归乌控,但树上挂着的"小心地雷"警示牌,比果实更密集。
#图文打卡计划#5月19日黎明,基辅上空再次响起空袭警报。
泽连斯基站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废墟前,直播镜头里他的瞳孔映着燃烧的无人机残骸:"我们仍在为生存而战,但生存需要智慧。
"这句话被西方媒体解读为妥协前兆,却鲜有人注意他背后斑驳的壁画——11世纪的基辅大公雅罗斯拉夫正手持利剑,剑尖所指恰是莫斯科的方向。
举报-反馈
来源:白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