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的战略PPT,源自南北本田的现实KPI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2 11:33 2

摘要:5月20日,在东京举行的本田全球发布会上,本田宣布下调电动化投资计划:至2030年的投入总额将从10万亿日元减少至7万亿,纯电车型的销量目标也被下调,预计2030年全球EV销量占比将低于此前设定的30%。此外,包括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建立EV供应链的计划,也被“推

5月20日,在东京举行的本田全球发布会上,本田宣布下调电动化投资计划:至2030年的投入总额将从10万亿日元减少至7万亿,纯电车型的销量目标也被下调,预计2030年全球EV销量占比将低于此前设定的30%。此外,包括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建立EV供应链的计划,也被“推迟约两年”。

这一调整被视为本田近年来在电动化战略上的一次“明显收敛”。但它并非仓促而生的“紧急刹车”,而是一套在现实市场反馈下做出的路线再评估与节奏再校准的组合动作

在这场被视为电动化转折点的战略调整中,我们要问的其实不是“本田做对了吗”,而是——谁在真正推动这场调整发生?谁又在承受它的代价?

答案,回到中国,回到广汽本田与东风本田。

01

中国市场不是变量,而是原点

2023年,本田在全球售出约410万辆汽车,中国市场贡献超过四分之一。然而,2024年,本田中国销量仅为85.2万辆,同比下降高达30.9%,创下自2014年以来的最低值;2025年第一季度仍在下滑,同比跌幅23.7%。

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渗透率已经突破50%,而日系车整体在华市场份额跌至11.2%。这不是调整的问题,是一场结构性趋势的根本性逆转。

过去两年,本田在中国主推e:NS和e:NP在内的一系列纯电动车型,试图快速完成“从油转电”的品牌过渡。但现实反馈直接、冷酷——智能化体验不足、产品迭代缓慢、缺乏性价比支撑,导致这些车型月销量常年徘徊在三位数,在快速演进的电动化竞争中被边缘化。

不具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专家表示:“从本田在中国推出的纯电动车型市场反馈来看,问题不在于车型本身多差,而是节奏和市场错位太明显了。等到你推出‘补电麻烦、价格不便宜、智能化一般’的车,用户已经在试驾中国品牌车型了。”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在总部宣布调整电动化投资、重新聚焦混动的同时,南北本田早已在数月前调整车型结构、压缩库存、在终端优先推荐混动版本车型。

这一战略再分配,也体现在销量结构的重构上:根据本田规划,2030年目标销量为360万辆以上,其中混合动力车型将贡献220万辆,成为全球市场承压之下的“营收稳定器”。

02

智能化不是愿景,而是落地任务

在此次发布会上,本田还宣布将在北美与日本推出搭载新一代ADAS的主力EV与HEV产品,并以“ASIMO OS”为软件核心推进SDV(软件定义汽车)平台。

同时,本田披露将在2026年正式推出“Honda 0系列”EV车型,采用由瑞萨开发的新一代高效SoC芯片,目标达到2000 TOPS算力、20 TOPS/W能效比,用于支持自动驾驶与大模型协同应用。

但这些“先进定义”技术,最早试运行的战场,依然在中国。ADAS适配、地图接口、导航路径规划、电机控制单元的冷却方案等,皆需由南北本田在一线完成部署测试。

东风本田相关工程人员曾表示:“总部给的是模块标准,但斑马线、非机动车、红绿灯配时这些变量,中国和北美完全不同。我们这边叫‘再开发’,不是‘直接落地’。”

一位汽车行业智能化顾问补充道:“全球自动驾驶没有统一解法。中国的ADAS体系要自己走出一条路,而本田选择与Momenta合作本地开发,说明它知道‘中国要先跑通,全球才有谱’。”

总部可以构想“跨国战略”,但技术最终必须落在能跑通的城市、能搭载的硬件、能接受的用户体验上。智能化,从来不是蓝图,而是决策链条中最难执行的一段。

03

合资公司不是末端,而是战略前线

此次本田调整的背景之一,是利润率的持续下滑与外部贸易政策带来的冲击:2025财年净利润预计为2500亿日元,同比下降70%。其中,关税对整车业务影响约55万辆,利润影响3000亿日元,迫使本田不得不重新考虑其在美加墨布局的时机与节奏。

日产合作谈判搁置,本田也选择回归“单线战法”,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轮不确定中,中国成为其最清晰的现实反馈入口。

南北本田的KPI和用户反馈数据,不只是执行层级的材料,而是总部战略修正的输入信号。2027年之后推出的新一代HEV平台、可变混动结构、成本下探30%的电池模块,所有这一切,必须先在中国“跑赢”。

一位产业投资人观察指出:“很多人以为总部做战略是基于中长期技术逻辑,其实更多时候是市场数据驱动的判断修正。而南北本田的数据,是本田最早感知压力的雷达。”

在这个意义上,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不是战略的“接收端”,而是反馈链条中的“主动端”。

这一次的调整,从预算缩减到目标重构,从平台延后到混动上提,看起来是一套冷静的动作。但这冷静的前提,是南北本田这些年持续扛住了产品空窗、用户转移和技术适配压力。

不是每一场战略变动都有幸建立在真实反馈上,但本田这次做到了。

从智能化落地受阻,到本地合作方案加速,本田终于开始正视:电动化不是战略理想,而是一个以中国为试验场、由市场定义路径的现实工程。

当很多企业仍在纠结“纯电还是混动”“自研还是共研”时,南北本田已经通过一线行动,替总部交出了一份调整前的草稿。

未来的战略PPT将写什么内容?或许,广州和武汉,早就写在前面了。

来源:AutoBusiness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