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湘中腹地,白马湖波光粼粼,千年药王孙思邈的故事在这里传唱不息,与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相互交织,绘就一幅动人的文化与发展画卷。涟源市白马镇,作为孙思邈隐居行医的重要历史地标,近年来围绕药王文化深耕细作,走出一条集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人才培育于一体的特色文旅康养发
湘中明珠的中医药复兴之路:
涟源市白马镇的古今回响。
(白马镇新址)
在湘中腹地,白马湖波光粼粼,千年药王孙思邈的故事在这里传唱不息,与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相互交织,绘就一幅动人的文化与发展画卷。涟源市白马镇,作为孙思邈隐居行医的重要历史地标,近年来围绕药王文化深耕细作,走出一条集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人才培育于一体的特色文旅康养发展之路,成为中医药文化复兴的生动样本。
历史深处的药王遗泽
白马镇孙家桥村,因药王孙思邈长达27年的隐居生活而声名远扬。隋末唐初,孙思邈为编纂《千金方》踏上湘中大地,龙山(今白马镇一带)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与清幽环境深深吸引了他。他在此潜心钻研医学,留下洗药池、晒书石等遗迹。涟河也因他更名为“孙水河”,沿岸流传着诸多他治病救人的传说:银针救产妇的妙手回春、药方济万民的仁心仁术,这些故事口口相传,成为当地百姓心中永恒的温暖记忆 。
为缅怀药王,当地百姓在白马湖畔重建药王殿,将老粮站改建成文化广场,融入诗词墙绘、非遗展示等元素,构建起“一殿一广场”的文化核心区域。2025年5月,涟源融媒携手涟源一中校友会开启“名医健涟”主题采访,聚焦孙思邈药王文化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推动古老文化资源向现代产业动能转化,让药王文化在新时代重焕生机。
现代产业的蓬勃崛起
作为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白马镇药王文化综合服务中心自2023年启动以来备受瞩目。项目总投资3.79亿元,占地45660平方米,规划建设9栋丙类生产厂房及综合服务设施,目前已接近厂房封顶阶段。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5500亩土地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建成8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专注于中药饮片、保健品研发生产,预计年产值将突破1亿元 。
该中心不仅是产业发展的坚实载体,更是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其配套的中医药文化展示馆将系统展示孙思邈医学成就、龙山草药标本及历代医药典籍,借助数字技术生动还原药王行医场景。同时,中心与回春堂制药厂合作开发中药足浴、药浴等康养产品,并计划引入高校科研团队,推动“药王养生功”等传统疗法的现代化转型,让古老的中医药智慧在现代生活中落地生根。
人才辈出的传承力量
白马镇中医药事业的繁荣,离不开一代代医者的默默坚守。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南省名中医石海澄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位出身白马镇桐柏村、扎根基层40余年的“赤脚医生”,行医期间成功抢救危重病人1200余例,研发20余种医院制剂,其“癌痛宁”治疗方案被列入省级科研课题 。攻研医药期间,他带领卫生院在桐柏村百坪组开垦800亩中药材基地,辐射带动全镇种植药材1万余亩,户均增收5000元,并组建残疾人康复中心,探索“医疗+就业”扶贫模式。退休后,石海澄仍活跃在湘中煤院讲台,撰写《石仙传奇》记录行医经验,被尊称为“药王精神传承人”。
在石海澄的引领下,白马镇构建起“老中青”结合的中医药人才梯队。田心卫生院定期开展针刀治疗、针灸推拿等适宜技术培训,2024年特邀三甲医院专家授课,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白马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以治疗颈肩腰腿痛、中风后遗症等病症见长,年接诊量超万人次,成为周边群众信赖的“家门口中医院”,让中医药服务触达基层的每一个角落。
文旅融合的创新篇章
依托药王文化与自然生态,白马镇全力构建“文旅+康养”产业体系。环白马湖区域规划建设民宿集群,主打中医药膳、森林康养等特色服务,与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形成“山水药养”联动格局,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每年举办的药膳文化节吸引数万游客前来参与,竹筒膳食、药茶饮等特色产品成为网红爆款,带动当地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
政策的东风也为白马镇的发展添翼。《健康涟源行动实施方案》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体系,推动“治未病”服务全覆盖。白马镇顺势而为,与长沙、娄底等地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中医义诊、健康讲座,并探索“互联网+中医药”模式,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群众,提升百姓的健康福祉。
(刺梨饮品)
从孙思邈隐居的竹篱茅舍,到现代化的药王文化综合中心,白马镇用千年传承与创新实践,深刻诠释了中医药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这片浸润着药王遗风的土地,正以“文化为魂、产业为基、人才为本”的发展路径,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健康传奇,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独特的“白马力量” 。
( 备注:做为出身于药王传承故里长大的
来源:亿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