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开江县的乡间地头,一群年轻后备干部正以创新姿态激活乡村发展密码。他们扎根基层、敢闯敢试,用互联网思维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以共享经济模式重塑乡村产业格局,在“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体系中淬火成钢,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在开江县的乡间地头,一群年轻后备干部正以创新姿态激活乡村发展密码。他们扎根基层、敢闯敢试,用互联网思维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以共享经济模式重塑乡村产业格局,在“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体系中淬火成钢,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新宁镇孙家沟村后备干部孙艳枝: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助农直播间,今天我们来到了新宁镇胡家沟村,给大家带来了我们家乡的特色产品……
一大早,在新宁镇胡家沟村广场聚集了不少村民。年轻的后备村干部孙艳枝和团队的伙伴,对着镜头热情吆喝。镜头前,土鸡蛋、羊肚菌、贡米等农家好物整齐陈列,直播间点赞量短短几分钟便突破万次,近三个小时的直播,产品销售一空。随着孙艳枝的直播越来越火,切实尝到“云端经济”甜头的村民们腰包也越来越鼓。
新宁镇胡家沟村村民 饶运桃:我自己种了一些蔬菜,还养了一些鸡下了些蛋,我全部拿到胡家沟村上直播间,给我卖了出去,价格还合适,我还很满意。
新宁镇孙家沟村后备干部孙艳枝:我们上架的产品都是村民说卖多少就是多少,没有任何其它差价,我们分文不取,帮村集体卖的蔬菜、大米等产品的利润,则用来补贴快递费用、村里建设。
作为大学毕业后放弃城市机会的返乡青年,孙艳枝 2024 年借助开江县“富农兴村”公司化改革契机,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并投身农产品推广。受“村支书直播卖货”启发,她从零起步搭建“村集体助农直播间”,并常常到村民们家中寻找当地的土货。从最初村民 “手机卖货不靠谱” 的质疑,到如今主动扩大种养规模,她用实际行动改写了乡村销售模式。
同样在讲治镇镇龙寺村,村后备干部唐震正以“共享农场” 项目勾勒乡村产业新图景。这位深耕基层的年轻干部敏锐捕捉到共享经济与现代农业的契合点,带领村民打造集农耕体验、农产品直供于一体的特色项目。
项目启动初期,土地流转和新型经营模式引发村民疑虑。唐震逐户走访讲解共享农场的运营模式和发展前景。在他的努力下,村民们逐渐放下了心中的顾虑,纷纷加入到共享农场的建设中来。
讲治镇镇龙寺村村民李国琴:我们村上这个共享菜地发展起来了,我们目前在这里帮工,管理,种菜,还可以贴补一下家用。
讲治镇镇龙寺村后备干部 唐震: 城里人可以在这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小菜园,体验农耕乐趣;村民们则通过提供土地和劳务服务,获得稳定的收入。
据了解,云境共享农场项目首期已吸引60余个家庭签约,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
讲治镇镇龙寺村后备干部唐震:作为后备村干部,我将始终秉持“弯身听民声,挺直守清廉”的信念,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从直播间到认养农场,从“流量经济”到“体验农业”,开江后备村干部正以创新实践打通“农产品出山”与“城市资源进村”的双向通道,带领着乡村振兴加速前行。
近年来,开江县坚决把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作为乡村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下深水走访摸排、亮实招联系回引、用真情结对培养,累计发展储备后备对象309人,为全域推进乡村振兴储备了一批高素质后备“头雁”。
开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罗钊:在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培育储备三年行动中,我们始终坚持“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力。管理上,动态调整,优中选优;使用上,“成熟一个、使用一个”,通过安排担任(村)书记助理、领办集体经济项目等方式,为后备干部搭建成长舞台,推动形成“储备一批、培养一批、使用一批”的良性循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小山村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