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海就出局?这3家设计公司交出了不同的答卷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2 12:53 2

摘要:在今年的米兰设计周中,构架FRAME团队亲临现场,见证了多家中国设计企业落地欧洲工作室的出海行动。今年开年以来,编辑部也陆续收到了来自出海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多地的设计项目。

Preface

在今年的米兰设计周中,构架FRAME团队亲临现场,见证了多家中国设计企业落地欧洲工作室的出海行动。今年开年以来,编辑部也陆续收到了来自出海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多地的设计项目。

随着中国品牌在国际上的强势崛起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展开,诸多设计师与建筑师都已开始积极地尝试出海,“不出海就出局”似乎已成共识。

本专题通过采访泛纳设计集团、Leaping Creative⽴品设计和Newera新冶组设计 3 家具有出海经验的团队,重点关注出海途径、文化差异应对、本地法规适应、国际团队协作等核心问题,分享经验与方法论,为行业提供务实参考。

出海途径:从“被动跟随”到“主动开拓”

为什么要出海?怎么拿到海外项目?无疑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有趣的是,三个受访团队的出海征程都并非主动出击,而都是由国内客户的海外投资延展的出海机缘。

Leaping Creative⽴品设计跟随国内茶饮标杆品牌喜茶出海,面向欧美高势能城市。泛纳设计集团则携手合作多年的香港丽新餐饮集团,出海中东

Leaping Creative⽴品设计为喜茶打造的纽约时代广场LAB海外首店

“我们为丽新集团在香港设计了多个项目。当时,丽新集团准备在中东设立第一个海外唐人馆餐厅,由于我们公司与丽新集团的多次合作,他们邀请我们负责此项目的设计。当下主要的项目获取渠道是有相熟的关系,无论是本地业主还是外地业主,对我们公司有足够的信任,认为我们能在新市场中提供优质服务,并共同创造新的市场潜力。”泛纳设计集团坦诚地向我们分享道。

丽新餐饮集团在迪拜的最新门店唐人馆,由泛纳设计担纲设计落地。

中国企业与品牌的出海,或许才是推动设计出海的动能。“被动跟随”随之而来的,是在熟悉海外市场后,设计团队也必然走向主动开拓的道路。已有十年出海经验的新冶组设计就是其中代表。

新冶组设计创始人陈武介绍道:“十年前,新冶组首次涉足海外项目。契机是当时服务的一个国内客户前往海外投资,新冶组顺势承接了其海外项目的设计工作,借此开启海外市场征程,实现业务的多元化,摆脱对单一国内市场的过度依赖,增强我们团队的抗风险能力。随后我们陆续落地了美国的 O 2 KTV 和 9 PLUS KTV,英国和日本的几个酒吧,以及在东南亚的很多娱乐综合体,包括近期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落地的超级星球俱乐部以及另外在建的3个项目。”

Newera新冶组设计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设计落地的SUPER PLANET超级星球俱乐部,先锋探索当代魔幻主义。(点击图片查看完整报道)

文化差异应对:融合与创新塑造品牌标识

找到项目只是出海的第一步,面对完全不一样的市场环境和本地文化,设计语言如何适应,生活消费习惯如何适配,如何保证落地……设计团队要面临着成倍的难题。

“在项目初期,扎实的调研是确保设计顺利落地的基础,我们始终与当地负责报建的建筑设计师保持紧密协作,通过高频沟通来弥合设计理念与当地规范的差异。”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设计深化阶段的周期往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受制于当地法规和当地施工团队对于设计方案的理解深度,因此我们需要付出更多时间成本传达设计意图。”

⽴品设计近期完成了首个海外项目——喜茶纽约时代广场LAB海外首店,其成功落地的关键在于品牌方清晰的战略定位。设计以“茶山脉络”灵感,围绕中式色系与传统竹编材料混搭“实验室”语言,打造融合中式美学与现代气质的独特门店。

相比作为融合世界文化、包容开放的纽约,出海中东的泛纳设计,则在设计中,更多的考虑了当地的文化与消费习惯。

在落地迪拜的唐人馆中,“我们将当地迪拜的元素,如颜色和图案,融合进新创造的唐人馆的‘唐’字,重新演绎出许多新的符号,这些符号也代表着一个高级品牌的认知。将其转化为一个量身定做的图腾,让丽新集团的新客户来到唐人馆时,体验到名店购物的感觉。”泛纳设计介绍道。在餐厅的不同空间中,设计根据各自的功能设计了量身定做的元素,从屏风到灯饰,皆为独特。

此外,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唐人馆的业态从传统餐厅延伸至酒廊,提升了新营业模式。餐厅一层提供用餐体验,二层则设有酒吧,符合迪拜的消费文化,晚上九点后推出新的商业模式,适合VIP聚会和喜爱夜生活的高隐私度消费者。

“我们的空间体验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元素,包括传统中国的夜上海和迪拜的传统,以新颖且抽象的方式进行跨界演绎,创造出不同于一般中国餐厅的鲜明标识。这种品牌再造(rebranding)正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泛纳设计介绍道。

本地法规适应与国际协作:破解标准差异与沟通壁垒

正如新冶组所分享的,即便出海十年,如何适应不同地区的法规与标准,不同文化的隔阂与沟通协作依旧是出海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国际规则与行业规范的差异,使中国设计企业在与国外团队合作时,面临标准理解与匹配应用的困难,增加了项目的技术风险和实施难度,也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新冶组创始人陈武说道。

Newera新冶组设计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设计落地的SUPER PLANET超级星球俱乐部,先锋探索当代魔幻主义。

国内外设计标准差异显著,缺乏互认机制是主要障碍。成长于香港的泛纳设计则基于自身的出海经验,提出了他们的建议

“所有国际项目都需遵循国际法规,当地的条例涉及建筑、安全、结构、消防及材料应用的安全标准。每个国家的标准各不相同,但其实它们的原则非常相似。只要我们内地或香港的设计公司能清晰了解当地的法规,以及自身法规与当地法规的差异,就能够顺利实施不同类型的项目。

特别是我们在香港取得了BEAM绿建环评认证,它结合了许多英国标准、欧盟标准和美国LEED绿建筑认证的法规,是香港多年来最好的标准。

建议内地设计公司熟悉香港BEAM的规范,并与内地规范相结合,从而在材料选择上创造符合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标准,这将更容易获得当地业主、投资方和政府的信任。”

受访企业普遍认为,短期需依赖国际认证(如LEED、BEAM)打开市场,长期则应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当地政府合作试点中国标准项目,逐步建立技术互信。这种“案例示范+政策协同”的模式,或将成为中国设计标准全球化的重要路径。

东南亚与“一带一路”或将成为核心战场

在谈及未来出海市场及机遇,受访企业一致认为,东南亚市场因地缘邻近、审美趋近、供应链成本低,将成为中国设计企业出海的首选。此外,“一带一路”国家政策支持与基建需求,为建筑与室内设计提供了增量空间。

“未来最重要的出海市场绝对是东南亚地区和“一带一路”国家。因为这些国家与我们的沟通相对顺畅,时间和距离也较近,有助于我们克服不同国家之间的工作风格、设计品味及差异,并且有助于应对各国的办事效率和规范,这对我们输出国内成熟的设计经验更为有利。”

泛纳设计认为中国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已达到国际标准,目前正是出海的绝佳时机。尤其是全球化发展进程重新开启,加之贸易战的对抗,设计服务业必须保持这样的营商优势,才能在极具挑战性的经济环境中保持市场份额和增长。

跟随中国品牌同步出海的立品设计同样看好东南亚市场:“东南亚市场在受众审美和消费习惯上会与国内市场更加贴近,中国品牌特有的产品创新能力和性价比优势,使得市场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由于地理邻近带来的物流便利性,不仅降低了供应链成本,也为中国设计团队实地考察、项目落地提供了显著的执行优势。”

谈及中国设计企业的出海优势,已有十年出海经验,在东南亚及北美发达地区均有落地经验的新冶组则更细致地分享了自身的出海优势

“跟国外同行相比,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第一,成本与效率优势。相较于国外,国内人力成本较低,且拥有丰富的低价材料资源。我们巧妙运用模块化设计,将关键造型工艺模块在国内预制完成后运至海外组装,如此一来,既规避了海外高昂的人力成本,又加速了项目进度,极大提升了整体效率。

第二,价格与质量平衡优势。国内企业能够以更优惠的价格提供同等高质量的设计服务。对于预算有限的海外投资者而言,这种高性价比的设计方案极具吸引力,无疑成为我们在海外市场竞标时的有力武器。

第三,供应链与响应速度优势。中国拥有完善的产业供应链体系,在技术资源的整合与嫁接上也有着独特优势。我们团队响应速度极快,生产交付周期远短于国外同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能够迅速调配资源、及时响应需求,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项目总体成本,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中国设计企业的出海之路,既是成本与效率优势的对外输出,亦是对跨文化协作与合规能力的淬炼。从模块化创新到品牌再造,从标准学习到在地深耕,这些实践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可复用的方法论,更印证了一个趋势:中国设计正从“跟随者”蜕变为全球市场的“规则塑造者”。

来源:FRAME构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