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1日,央视罕见发布重磅军事报道,首次公开了我国作战体系中的“黑科技”——“A锁B射C导”空战模式。
5月21日,央视罕见发布重磅军事报道,首次公开了我国作战体系中的“黑科技”——“A锁B射C导”空战模式。
短短几分钟的画面,却让全球军事圈为之一震。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展示,更是一场战争范式的彻底颠覆:未来空战,不再是“谁的飞机快”,而是“谁的体系强”。
那么,这个听起来像“天书”的战术名词到底意味着什么?
它背后隐藏的,又是怎样一场静悄悄却杀机四伏的战场革命?
接下来,我们从一个模拟空战案例,说起:
央视披露,2025年“模拟”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东方体系”完成了一场让人瞠目结舌的战术演练:
这就是“A锁B射C导”:三节点协同、全程静默、锁定即摧毁。
相比传统由一架战机完成锁定、发射、制导的“单打独斗”,这种模式就像是把“团队篮球”玩到了极致——而且,对方甚至连球在哪都没看到。
那为什么这种战术让五代机都变得“不香了”?
据央视显示,巴基斯坦用四代半的歼-10CE,击落了印度的五代机“阵风”,这是隔代碾压的战术逆袭!
为什么能做到?
红旗-9P雷达探测范围达300公里;PL-15E导弹射程高达145公里(出口版);全程静默,无雷达开机,敌方告警系统“哑火”;导弹末段开雷达仅10秒,敌机反应时间不足2秒。这是一种“你没看到我,我已经打中你”的战争哲学。
而这背后驱动的,不只是武器,而是整个工业体系和AI算法的协同。
那么,这种模式为什么没见过其他国家能玩得转?
别以为这战术看起来简单,背后却是高门槛的“战术体系工程”:
这些技术,背后是一个国家级工业体系的支撑,不是买几件装备就能“拼装”的。
印度“阵风”+以色列雷达+法国产导弹的“万国牌组合”,协同效率仅为中国体系的25%(来源:网易军事频道)。
那这对世界格局意味着什么?我国为什么要“出口整套体系”?
我国输出的不再是“单一装备”,而是“作战体系打包解决方案”。
巴基斯坦实现了红旗-9P、歼-10CE、ZDK-03的数据互通;一架歼-10CE作战能力,在体系中可媲美F-35;成本却不到后者的1/3(4500万美元 vs 1.2亿美元,);这让很多国家开始重新考虑:我要的不是最贵的飞机,而是能赢仗的体系。
据美智库RAND公司预测,未来十年,全球67%的空军发展纲要将“体系协同能力”列为核心优先级()。
那么,这种模式是否已经改变了战争的基本逻辑?
而“A锁B射C导”的体系型协同,把这一循环压缩成了“并行执行”:
中国通过“体系化OODA”将杀伤链耗时从90秒压缩至22秒,而印度仍依赖人工串联流程,耗时长达180秒
全链路耗时压缩至22秒,而传统流程耗时高达180秒(来源:央视军事频道)。
这意味着:在你还没决定怎么躲之前,导弹已经在5公里外打招呼了。
最后,我们要问——这是否就是未来战争的标准答案?
现代战争,已经从“单平台性能之争”转向“体系效能博弈”。
这不仅是战术的升级,更是战争观念的革命。
你可以拥有最先进的飞机,却在没有协同体系的支持下,成为“飞行中的靶子”。
而一个懂得协同、擅长静默发起致命一击的体系,哪怕平台性能稍逊,也能笑到最后。
多型战机齐聚17号山东舰航母飞行甲板上,其中歼15就有三个型号,除此之外还有直-18反潜直升机。
你觉得未来空战最重要的是什么?
A:飞机性能B:导弹射程C:作战协同体系D:人工智能与数据链快来评论区选出你的答案,说说你对“A锁B射C导”的看法!
你的每一个观点,都是我们继续深挖的方向!
来源:小欧的养韵文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