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夏时节,麦浪翻涌,南充小麦喜迎丰收。5月21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超179.5万亩,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全市小麦陆续进入收割期,从南向北大面积开始收割。在各县(市、区)开展的测产验收中,多地亩产超600公斤,其中,单个点位最高亩产达到
西充县青狮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小麦丰收。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洪源摄
小麦收割现场。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洪源摄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琴
初夏时节,麦浪翻涌,南充小麦喜迎丰收。5月21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超179.5万亩,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全市小麦陆续进入收割期,从南向北大面积开始收割。在各县(市、区)开展的测产验收中,多地亩产超600公斤,其中,单个点位最高亩产达到了674.31公斤,创造了丘陵区小麦高产新纪录。
多措并举推动小麦种植面积增加
5月20日,在西充县青狮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田野泛起层层麦浪,大型收割机驰骋在金黄麦田上。据园区业主陈小东介绍,他种植了560亩春小麦,预计产量可以达到260余吨。“今年我们种植的品种是南麦941,并采用了抗湿精量播种技术,产量明显提升,从耕种到收获都是全程机械化,成本低,效率高,而且从播种到收割,市县农技专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给我们很大的信心,效益比去年有了很大提升。”陈小东笑着说道。
西充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张泽良介绍,西充县小麦种植面积18.02万亩,该县通过推广良种、良机、良法,强化病虫害防控,提升机械化水平等措施,并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农户全方位支持,为小麦丰产丰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南充作为全省农业大市,今年小麦播种面积超179.5万亩,比去年增加了1.4万亩,全市小麦播种面积占全省20%。目前全市小麦已完成收割70%左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罗友明介绍,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全省“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聚焦稳面积、提单产、扩产能,深入推动科技到田,全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在扩大小麦种植面积上,我市投入市级财政资金1500万元,按一定标准对小麦规模经营主体进行生产补助,引导经营主体通过复耕撂荒地、开发两季田、腾退低效园地等方式扩种小麦2万亩。同时,整合产业集群、绿色高质高效、低质低效经果地腾退等中省项目资金,加大种肥药等物化补贴、高质量播种等社会化服务力度,推广南麦941、川麦104等高产优质品种990余吨,奠定小麦面积扩大基础。
“我们依托1070个100亩以上小麦规模经营主体,流转耕地种植小麦40.7万亩,围绕300万亩粮食安全产业带集中建设38.6万亩小麦绿色高质高产高效示范区,建成小麦千亩高产展示片17个、百亩超高产攻关片51个,全力开展全环节、全要素、全周期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带动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罗友明介绍。
亩产674.31公斤创造丘陵区小麦高产新纪录
5月20日,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专家在南充市农业科学院西充县青狮镇科技示范基地,对该院培育的小麦品种南麦941和集成的高效生产技术应用效果进行了测产验收。测产专家随机选取4个样点,精确丈量实收面积15.44亩。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现场脱粒、称重,测得籽粒总重,扣除杂率,最终得出平均亩产量615.47公斤,单个点位最高亩产达到了674.31公斤,创造了丘陵区小麦高产新纪录。
据悉,为了提高小麦单产,市农科院积极与各县(市、区)农技推广部门合作,成立小麦超高产攻关团队。2025年建立十余个攻关点位,示范推广南麦941和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在小麦各关键生育期,我们的科技人员现场答疑,诊断给出处理办法,力求及时解决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通过科技示范,打通‘专家田’到‘农民田’的‘最后一公里’,带动全市小麦播面连续攀升,单产持续均衡提高。”市农科院小麦所所长蒋进说道。
罗友明介绍,今年,我市开展了小麦“粮王”争霸竞赛和十佳最美农技人员评选,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地申报的参赛主体开展了全覆盖的实收测产。截至目前,有8个县(市、区)所测亩产超过了500公斤,其中,阆中、南部、西充三个县的最高亩产突破620公斤,单个点位最高亩产达到了674.31公斤,较去年同比增长了58.38公斤,在高基数上再次实现了大突破。
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增加小麦单产,我市大力提升“技术到位率”。依托乡村振兴人才联盟,引进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国省行业专家6人,优选本土粮油人才349人,推行“市巡回、县包片、乡蹲点”服务机制,推广南麦941、川麦104等主导品种5个、增密抗逆栽培等主推技术4项和免耕浅旋抗湿播种器等宜地农机1573台(套),落实免耕浅旋、精量播种等关键技术80余万亩。
来源:南充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