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1日,阿里大文娱集团宣布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旗下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虎鲸文娱将继续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文化娱乐集团,以优酷和大麦娱乐为核心引擎,为用户创造快乐。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在他的饭否上说:“阿里放弃大文娱已经是一件可以开启倒计时的事了。”
如今5年过去了,阿里大文娱没倒,但名字改了。
5月21日,阿里大文娱集团宣布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旗下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虎鲸文娱将继续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文化娱乐集团,以优酷和大麦娱乐为核心引擎,为用户创造快乐。
这一调整被称为“以创业心态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以更清晰的形象贴近用户和行业伙伴”,科技巨头整体战略调整,已然传导至文娱条线子公司。
阿里大文娱的辉煌时代
时间倒回2016年,阿里大文娱板块正式成立。
我们都知道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那时,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本地生活O2O、云计算等都是相对领先业务。
当重心开始倾向大文娱,阿里要做的是让阳光的年轻人更快乐。而且,进军娱乐产业也一直是马云的梦想。
马云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健康(Health)和快乐(Happiness)是阿里未来要做的2个H。大文娱自然是承载“快乐”战略落地最直接的业务,也是马云执掌阿里后期最关注的业务之一。
阿里大文娱在俞永福掌舵时期构筑起堪称豪华的业务矩阵,旗下业务包括合一集团(优酷土豆)、UC、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体育等八大业务板块,试图打造覆盖 "内容生产-分发-消费" 的全产业链生态。
作为马云的“掌上明珠”,那时候的阿里财大气粗,收购虾米、合并天天动听,邀请高晓松、宋柯等行业大佬坐镇。而优酷作为阿里大文娱的重要布局之一,在版权市场豪掷千金,像《赢天下》、《大军司马懿之虎啸龙吟》、《长安十二时辰》号称花了优酷17.24亿版权费。2018年世界杯期间,优酷斥巨资拿下新媒体直播权。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优酷凭借赛事流量拉动移动端日活跃用户数(DAU)突破1亿,人均使用时长同比上涨9.8%,达到行业阶段性峰值。
然而,阿里文娱激进扩张背后是持续的亏损黑洞。最多的时候,2018年亏损214亿、2019年亏损158亿,成了阿里内部的“吞金兽”,市场份额也在不断缩小。长期以来,阿里大文娱被市场评价缺乏内容基因,其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电商基因与文娱产业的本质冲突,电商逻辑强调流量转化效率与短期商业回报,而文娱内容需要长期IP培育、用户情感沉淀及艺术价值打磨。
这种定位偏差导致阿里大文娱的各个条线不断被调整和独立,领导层也几经换帅。2019年组织架构调整中,UC、阿里文学、虾米音乐等非核心业务陆续并入创新业务事业群,大文娱事业群保留的业务就只剩下优酷、阿里影业、大麦、游戏。2020年后,游戏也被剥离。
至此,“大文娱”之称或已名不副实。
2020年,美团王兴在饭否上发帖:“阿里放弃大文娱可以倒计时了!”当时阿里大文娱一个季度运营亏损达44.91亿,而腾讯同期光增值服务就赚了624.29亿。
“虎鲸”能否穿越周期?
自2023年阿里启动“1+6+N”组织变革,大文娱成为独立业务集团后,三年战略聚焦成效逐步显现。
阿里202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由于线下业务表现强劲,以及优酷广告收入持续增长,阿里大文娱集团当季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12%;经调整EBITA盈利3600万元,主要由优酷经营效率提升实现盈利所带动。
此次更名为虎鲸文娱,可以视为阿里文娱在AI浪潮中“重新创业”的新阶段,聚焦“内容+科技”战略,方向变得更为清晰。围绕优酷+大麦娱乐的两大板块,阿里文娱进行一系列的产品升级、技术变革。未来在专注线上精品内容生产的同时,强化线下演出产业链整合。
在经历了风雨洗礼后,阿里文娱以虎鲸姿态重新出发。这场战略调整究竟能否带领阿里在文娱领域实现突围,打破外界对其 “难以做好文娱” 的质疑,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AI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