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0日,孟羽童在社交平台晒出与董明珠的微信对话——“时隔两年,收到前老板的微信,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并附文称“天地有盛意,山水总相逢”。短短几小时内,“董明珠孟羽童和解”登上热搜,格力随即官宣:两人将于5月23日合体直播,备战“618”。这场看似戏剧化
5月20日,孟羽童在社交平台晒出与董明珠的微信对话——“时隔两年,收到前老板的微信,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并附文称“天地有盛意,山水总相逢”。短短几小时内,“董明珠孟羽童和解”登上热搜,格力随即官宣:两人将于5月23日合体直播,备战“618”。这场看似戏剧化的转折,实则是网红经济时代下,流量与利益深度绑定的必然选择。
两年前,董明珠与孟羽童的关系曾是“高开低走”。2021年,孟羽童因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被董明珠钦点为“接班人”,迅速成为格力年轻化战略的符号。然而,随着孟羽童直播带货首秀仅62万元的销售额曝光,外界质疑声四起。2023年离职后,董明珠更公开批评其“借格力当网红”“工作不尽人意”,甚至称“因违纪被开除”。如今双方冰释前嫌,表面是情感和解,内核却是商业利益驱动下的流量共谋。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传统制造业巨头也不得不低头。格力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7.26%,空调线上市场份额被美的反超,小米等新势力更虎视眈眈。董明珠深谙此道:2020年她亲自直播带货476亿元,占格力全年营收四分之一;但过度依赖个人IP难以为继,格力亟需年轻化流量入口。 孟羽童的价值正在于此。尽管她曾被诟病“带货能力不足”,但其小红书150万、抖音200万的粉丝群体,精准覆盖年轻女性——这正是格力小家电的目标客群。而董明珠的“铁娘子”形象虽具权威性,却难触达Z世代。此次合作,本质是“老IP”与“新流量”的互补:董明珠为品牌背书,孟羽童注入青春活力,共同撬动618大促的销售增量。
商业世界从不相信“情怀”,利益才是永恒纽带。对格力而言,孟羽童的回归是低成本获取流量的捷径。相比签约外部网红,孟羽童自带话题度,且与格力品牌有天然关联,能快速唤醒公众记忆。而对孟羽童来说,与格力和解既能修复“忘恩”争议,又可借势提升个人商业价值——她的自媒体创业若脱离大厂光环,难逃“网红速朽”的宿命。 更深层的绑定体现在战略层面。格力近年力推“董明珠健康家”新品牌,试图通过场景化营销突破空调依赖症;孟羽童的年轻形象恰好与之契合。此外,董明珠在2025年连任董事长后,急需证明渠道改革成效,而直播电商正是格力“新零售”的核心战场。
这场合作并非没有隐忧。一方面,孟羽童的带货能力仍待检验:其首秀销售额仅62万元,与董明珠的百亿级战绩差距悬殊;另一方面,若未来双方再生分歧,可能对品牌造成二次伤害。
但格力显然别无选择。当前家电行业已进入“流量内卷”时代:海尔高管组团直播,美的发力短视频营销,小米以“性价比+粉丝经济”蚕食市场。格力必须抓住一切流量机会,哪怕这意味着与曾经的“弃子”重修旧好。
董明珠与孟羽童的“破冰”,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流量稀缺的时代,好产品也必须学会“造浪”。传统品牌若固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终将被淹没于信息洪流。 然而,流量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格力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短期话题转化为长期品牌价值,让“董孟CP”不止于一场618的狂欢,而是成为年轻化、数字化变革的持久动力。正如董明珠所言:“直播不为卖货,而是与消费者直接对话”——这场老少配的流量实验,或许正是格力穿越周期的新起点。
来源:务本堂杂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