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亿人吃饭问题自此纲举目张,您幸福地说碗里白米是祖国大地的回响。
要做一粒好种子
——致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文心
洞庭湖边的童年见过饥荒,
祖父掌心的稻纹刻进眼眶。
旧课本里的插图发着微光,
您说土地不该总被饥饿丈量。
珞珈山的风掀起泛旧的衣裳,
“农学”二字落纸如同种籽埋墒。同学们结伴追逐城市的霓虹,
您却说禾苗拔节的声音更像乐章。
湖南安江的田埂留着您的胶鞋印,
晨露沾湿教案时您蹲在秧苗旁。粉笔字写不满水稻的生长,
您说真相就在泥土翻动的地方。
1961年的夏天暑气正狂,
您在稻田里苦寻百穗稻粮。
当那株“鹤立鸡群”的稻穗入掌,不育株的秘密开始发芽抽芒。
牛棚的油灯熬过多少夜长,
批判声里您把秧苗护在蚊帐。
幼苗在粪桶里躲过暴雨滂沱,
您却言种子的命比委屈更该被护养。
三系法的构想在暗夜里思量,
雄花雌花的握手熬过多少寒霜。海南的烈日晒黑您的臂膀,
稻穗在试验田里悄悄孕穗灌浆。
1973年的秋天装进行囊,
籼型杂交稻终于挺直脊梁。
十亿人吃饭问题自此纲举目张,您幸福地说碗里白米是祖国大地的回响。
为了亩产八九百公斤的收成榜,您蹲在田边数谷粒像个小儿郎。汗水摔八瓣落进泥土里,
您自信地说“再努把力,让稻穗垂得更狂”。
国际讲坛上您郑重发声,
“杂交水稻是献给世界的粮”。
湄公河、尼罗河扬起稻浪,
饥饿的阴影在稻穗下躲藏。
“禾下乘凉”的梦在胶片里徜徉,巨型稻穗如瀑般扫过您的衣裳。九十岁还扛着测量仪走到田塝,您自信地说“种子要抬头,根须得深扎土壤”。
超级稻的基因在试管里酝酿,
耐盐碱的稻种要征服海滩荒。
您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端稳当”,这句话刻进每个育种人的心坎上。
最后一次进试验田是2021年的芒种,
蝉鸣依旧是当年的嘹亮。
您摸着稻叶说“你们要茁壮成长”,
转身时却难掩不舍的衷肠。
院士办公室的台灯依然明亮,
磨破的蒲扇搁在藤椅的边上。
您的工作日志停在最后那行,
“今日去田,穗长23厘米,好样!”
国际粮农组织发来唁电,
说您让地球多养活了十亿儿郎。但您留在人间的宝藏,
是每粒种子都带着它的倔强。
您愿人去后切莫悲伤,
因为您更看重粮仓满、炊烟常。当国人端稳饭碗时才真切体会到此中的分量,
就仿佛听见您1953年的誓言在回荡。
墓碑前的花束堆成山岗,
田野里的稻香化作泪行。
有人说您闪烁成了银河的星,
无垠的稻田知道,您已化成了百姓的地久天长。
春风夏雨在节气里奔忙,
年轻的科研员们已经茁壮成长。测量仪对准新抽的穗芒,
稻花飘香的田间又吹起新的绿浪。
实验室的培养皿里幼芽渐长,
您留下的笔记还摊在旧桌子上。“良种、良田、良法、良机”的思想,
每行字都浸润着泥土的温良。
丰收节的稻田闪着金光,
收获的农人在盘算新的梦想。
孩童问“爷爷去哪了”,
妈妈答“天上的爷爷闻到了白米香”。
盐碱地长出的稻穗在小满时节摇晃,
沙漠稻的花香也开始远飘四方。您播下的种子穿过山梁,
在每个需要饱足的地方勇毅生长。
稻穗低垂是您示范的模样,
越是饱满越懂得弯腰谦让。
就像您把一生低进土壤,
让千万个秋天在大地上快意绽放。
基因库里永存着您的梦想,
每粒种籽都印刻下您的目光。
当寒潮来袭、旱魃逞强,
每一株禾苗都铭记您的叮咛“要挺住,别慌张”。
时光的河流漫过河床,
光阴的故事长出新秧。
春来季手把青秧插满田,
秋至时喜看稻田披盛装。
您把自己种进土地,
您将稻香视为勋章。
每当微风吹拂过千万顷稻浪,
尽是您留在人间最动人的绝唱。
作者简介:万刚,笔名文心,泰山菩提,中国社科院在职博士研修班学员,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曾为军中一兵,现为人民一员,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理论网、旗帜网、人民网、学习强国等融媒体平台。
来源:接俸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