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砚山法院在执行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案件承办人吴钰莹没有机械式推进程序,而是以一份简单的餐食为契机,让原本对立的双方放下戒备,最终促成案件顺利执结。这场“午餐调解”,不仅化解了矛盾,更展现了司法温度的力量。
“法官,我们真的谈不拢!”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人民法院执行现场,双方当事人仍针锋相对,气氛一度剑拔弩张。然而,就在法官默默递上面包和牛奶的那一刻,僵局悄然松动……
近日,砚山法院在执行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案件承办人吴钰莹没有机械式推进程序,而是以一份简单的餐食为契机,让原本对立的双方放下戒备,最终促成案件顺利执结。这场“午餐调解”,不仅化解了矛盾,更展现了司法温度的力量。
旧案重燃,遭遇“摆烂”被执行人
早在2024年7月,罗某与韦某的民间借贷纠纷便已进入执行程序。彼时,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分期还款的调解协议。然而直至2025年4月,被执行人韦某却分文未还。无奈之下,罗某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让这起看似平息的旧案再次重启。
案件交由执行干警吴钰莹办理后,她迅速深入研究案情,并于5月13日早晨通知被执行人韦某至法院,询问其还款意向。当日8时,被执行人韦某虽准时现身,却始终态度敷衍,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模样,面对执行干警的耐心询问,韦某只是机械地重复“没钱”“凑不出来”。即便执行干警严肃指出其消极应对的问题,要求他制定还款计划并主动与申请人协商,被执行人韦某依旧无动于衷。见此情景,执行干警吴钰莹果断示意书记员准备拘留材料,对被执行人韦某说“如果你一直抱着‘摆烂’的态度,那我们也只能根据法律规定拘留你了”。在法律强制措施的威慑下,被执行人韦某终于心生畏惧,主动拨通了申请人罗某的电话。
利息争议,陷入协商困局
电话接通后,双方很快就利息计算问题产生激烈争执,电话一次次挂断,又一次次拨通,多次协商,均因利息分歧过大而不欢而散。为打破僵局,秉持“有案必执”信念的执行干警,决定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调解。
中午,申请人罗某来到法院,一场围绕利息计算的“拉锯战”正式拉开帷幕。从利率标准到还款周期,双方各执己见,展开了数十轮激烈辩论。执行干警吴钰莹凭借专业法律知识,不厌其烦地向双方解释相关规定,仔细核算每一笔利息,却始终无法让双方达成一致。申请人罗某坚持利息一分不能少,而被执行人韦某则不断表示自己涉案多,没有能力还款。协商过程中,双方情绪多次失控,甚至几度愤然离席,好在都被执行干警吴钰莹一一劝回。
以食破冰,温情促成和解
时间在激烈的争论中悄然流逝,转眼间已到下午4点多。长达数小时的唇枪舌剑,让所有人都疲惫不堪。期间,执行干警吴钰莹多次提议暂停协商、先去用餐,均遭到双方拒绝:“算不清楚,根本吃不下去!”
直到一阵饥肠辘辘的“咕噜”声打破了紧张的气氛,双方当事人相视一笑,主动向执行干警提出:“实在太饿了,先吃点东西再接着谈吧!”
考虑到当事人的身体状况,吴钰莹立即找来面包和牛奶,语气温和地劝说:“先垫垫肚子,吃饱了心平气和慢慢谈,别因为饿着肚子伤了和气。”接过食物时,两人脸上略显尴尬的笑容,让原本剑拔弩张的氛围缓和了几分。
用餐过后,办公室内的气氛明显轻松下来。吴钰莹抓住时机,以双方过往情谊为切入点,重新梳理双方诉求,并提出折中方案。在她的耐心调解与不懈努力下,这场持续长达八小时的“利息拉锯战”终于迎来转机——双方就利息计算问题终于达成共识,最终在和解协议上郑重签字,该案也得以圆满解决。
在双方当事人准备离开时,申请人罗某率先转身,真诚地对执行干警说道:“法官,你是我见过最有耐心的法官了!今天真的麻烦你了。”被执行人韦某也感慨道:“要不是你从早到晚一直耐心协调,这个事情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麻烦了!”
法律是刚性的,但执法有温度,面包和牛奶也可以成为执行干警的“执行法宝”。这起案件的顺利执结,不仅体现了执行干警的智慧与担当,更彰显了法院干警司法为民的初心。当冰冷的法律条文遇上人性的关怀,再深的坚冰也能被融化。砚山县人民法院将继续探索柔性执法方式,让公平正义以更有温度的方式抵达人心。(陈瑞)
来源:人民法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