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并不是一感冒发烧就一定是感染了新冠,现在还有许多人对新冠的认知存在错误理解。
文 | 小城幻想家
编辑 | 小城幻想家
最近陈奕迅因为确诊新冠的消息冲上热搜,有没有发现你身边是否有人也出现感冒发烧、咽喉疼痛的症状呢?
新冠难道要卷土重来吗?钟南山院士预测,六月底可能会大趋势降低。
我们应该多关注哪些易感人群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次新冠呢?
让全国按下暂停键的疫情已经过去两年,现在又有一些人出现了相似的症状。
但并不是一感冒发烧就一定是感染了新冠,现在还有许多人对新冠的认知存在错误理解。
当我们感到身体不舒服,发烧或者嗓子疼的时候,不要擅自下结论就一定是新冠。
一些人吃完感冒药就没事了,事实相反除了吃感冒药外还要吃抗病毒的药物。
感冒药只是治标不治本,但是病毒还存在我们体内,抗病毒药物的早期使用可以缩短我们的病情进程,防止病情加重。
即便自己恢复的差不多了,切不可大意,减少体力劳动和酒精摄入。
就像跑步一样,一下子跑个几千米肯定受不了,要循序渐进,身体机能才可以恢复得更好。
既然如此,那么怎样才是新冠中招的现象呢?病毒在不断的发生变异,有四种症状最应该引起重视。
首先就是持续发烧,发烧时间持续两天,不同人群发烧时长不一样,老年人可能持续时间更长。
嗓子痛也是一种症状表现,有些人还会出现怪声,咀嚼吞咽都很难做到。
剧烈咳嗽、胸闷气短要引起重视,它会让我们的呼吸道受到重创,这时我们就要赶紧去检查自己的肺了。
最不引人注意的就是浑身疼痛了,全身像没有骨头一样,只能躺在床上,病毒会攻击人体的每个系统和器官。
人的免疫力下降了,各种病就会蜂拥而上,可见病毒的威力。
既然专家能发现病毒,肯定能预防病毒,那么怎样才能减少感染风险呢?
面对严峻的形势要学会保护自己,新冠主要是靠呼吸道传染和近距离接触导致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牢记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交流时所感染的几率。
然后要勤洗手,尽量使用流动水,尽量少碰外界物体,随身携带免洗手液,回家进行消毒。
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家里不定时的进行开窗通风,打喷嚏和鼻涕时要用卫生纸,减少用手接触。
新冠疫苗是治疗新冠的关键,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因此要及时接种,防患于未然。
除了这些措施,我们也要多吃些增强体质的食物,提高免疫力,少熬夜少饮酒。
病毒每年都会用不同手段侵害人体,这次又是从何而来呢?
其实最早在三月份就开始传播了,最先遭殃的就是香港了。
陈奕迅因为疫情的原因不得不取消自己的演唱会,自己也感染了新冠,可见香港目前的形势是很严峻的。
仅仅一个星期,香港就有三十多个人失去生命,数字是冰冷的,可是这背后是三十多个家庭的苦难。
虽然当时封锁全国的疫情成为过去,但它还是没有彻底消除,以各种形式闯入我们的生活,扰乱社会秩序,搞得人们不得安宁。
经过专家的研究发现,这次新冠的毒株传染性更加强,而且失去生命的都是一些免疫力低和老年人,所以我们要格外关注这两类人。
老年人现在的休闲活动方式都是公园和跳广场舞、下棋什么的,因此要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尤其是一些有着基础病的老年人,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病一旦有了毒株的加入,后果不堪设想。
平时要多吃些蔬菜和蛋白质,补充维C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只有身体有抵抗力了,才不会让新冠有机可乘。
六岁以下的儿童也有极大的感染风险,小孩子身体机能还没有完全成熟,抵抗力低下,这时家长就不要带孩子去人流量多的地方。
还要教孩子平时就要养成卫生习惯,勤洗手,告诉孩子不用手去摸脸,我们的手每天都要接触各种物体,手上的细菌是非常多的。
当人们都处于慌乱之中时,钟南山院士再次给了我们一颗定心丸。
作为带领打赢新冠疫情的关键人物,钟南山院士沉着冷静,客观分析,用自己的专业去研究毒株的性能,为这场攻坚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次他也丝毫不慌,告诉我们虽然病毒越来越嚣张,但是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和手段去对付这些病毒。
而且这场疫情在六月份趋势会逐渐降低,钟南山院士还提出了如何去布局防控。
社会要多多关注老年群体和儿童群体,积极采取应对和防范措施。
新冠病毒不会消失,只会越来越依附于人类,但是它的攻击力会慢慢降低。
钟南山院士也在和团队研究相关的药物,提高药物质量,来应对未来不可预测的卫生事件。
疫情的反复出现,也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提高平时的身体素质,面对突发情况坦然面对,不慌乱、不紧张。
钟南山院士的建议也让我们不再害怕,疫情高峰会过去,我们终会迎接美好的明天。
信源
《新加坡一周14000例!新冠病例创2025年新高,儿童占比最高》——红星新闻
来源:小张做梦都想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