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两万零花钱全给同学,我气得颤抖,家访时才发现这孩子没爹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2 15:03 2

摘要:枣树巷子里刮起了风,雨棚哗啦啦响,那个卖烧饼的大娘还是老地方,顶着风喊:“刚出炉嘞,两块钱一个。”我忽然想起来,小时候一毛钱能买三个烧饼。儿子站在我旁边,两根手指头缠在一起,低着头,跟他爸小时候犯错的样子一模一样。

“你他妈是不是傻?”

我看着儿子的银行卡交易记录,两万块钱,就这么没了。整整两万,一分没剩。

枣树巷子里刮起了风,雨棚哗啦啦响,那个卖烧饼的大娘还是老地方,顶着风喊:“刚出炉嘞,两块钱一个。”我忽然想起来,小时候一毛钱能买三个烧饼。儿子站在我旁边,两根手指头缠在一起,低着头,跟他爸小时候犯错的样子一模一样。

“谁让你把钱全给那个李浩了?那是你妈妈给你准备的大学生活费,你知不知道?”我抬起手,使劲揉了揉太阳穴。老旧的电风扇”吱呀吱呀”地转着,扇叶上落了层薄灰,风吹得人更燥热。

“我知道。”儿子小声说。还在低着头,一根手指头在裤子上来回搓。

半个月前,儿子高考结束,他妈给他准备了两万块钱作为大学第一年的零花钱。平常他妈的手紧得像个铁公鸡,省吃俭用,说是为儿子攒钱上大学,连上馆子都得我偷偷塞钱。这次一下子给两万,我也吓了一跳。

“给他两万太多了吧?”我说,“万一花在不该花的地方呢?”

他妈瞪了我一眼:“你闭嘴。人孩子考得好,该奖励。”

儿子考了684分,省里前五百。我们这种三线小城市,能考这个分数的真不多。

“咱家又不是有钱人。”我不甘心地嘟囔。

“反正这钱我存了,专门给孩子的。”他妈把银行卡递给儿子,“这是妈这些年的血汗钱,你上了大学买点像样的衣服,别让人看不起。”

我翻了个白眼,好像我儿子穿得破破烂烂似的。

结果这小子呢?拿着钱没两天,全划给了一个叫李浩的同学。我还是偶然发现的,儿子洗澡,手机在外头响,我顺手一看,原来是农行发来的短信,说他转账两万元。

“你给我老实交代,这钱干啥去了?”

儿子抬起头,眼里闪着倔强的光:“李浩他家里有困难,他爸生病了,我帮帮他怎么了?”

“怎么了?”我嗓门一下子提高了八度,“你自己想想,你以后上大学,学费有了,但生活费呢?那可是省会城市,啥都贵!你妈省吃俭用给你存的,你一下子全给别人了?”

“我会自己挣。”儿子梗着脖子。

“你还挣?你还在学校食堂刷盘子呢是不是?”我越说越生气,端起茶几上的杯子猛灌了口水,“你知不知道他妈为了给你攒这钱,啥都舍不得买?那天逛街看见件衬衫,才一百多,她看了又看,最后走了。回家的路上,她跟我说,等儿子考上大学,挣钱了,再给自己买新衣服也不迟。”

说到这,我的眼圈有点红。

我们家是这个城市最普通的家庭。我在建筑工地干活,经常一个月回不了几次家。工作辛苦,又不太稳定。儿子妈在纺织厂上班,干得是流水线工作,忙的时候轮班倒,回到家整个人都是垮的。

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够生活,但也就那样。儿子从小懂事,知道家里不宽裕,很少提什么要求。他妈呢,就一门心思把钱攒下来给儿子。说什么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只是想帮他一下。”儿子还在坚持。

“你帮他?”我气不打一处来,“你们马上就要各奔东西了,以后见面的机会都少,你至于吗?”

“爸,”儿子突然抬起头,两眼直勾勾地看着我,“你能不能先去了解情况再说?”

窗外的蝉鸣忽然大了起来。我愣了一下,但转念一想,这小子不会是在跟我耍心眼吧?

“行啊,我倒要看看是什么情况。”我一拍桌子,“走,现在就去你们老师那儿问问。”

县城第一中学离我们家不远,走路二十来分钟。一路上我俩谁也没说话。太阳毒辣辣地照着,汗水顺着后背往下流。

七月的街头,行人不多。路过那家老药店,我瞟了一眼木质招牌,上面”仁和堂”三个字已经掉了漆。记得小时候,我爸就常来这买药,说是老字号,药管用。门口的石狮子耳朵上缺了一块,也不知道是哪年碰的。

校门口那棵老樟树下,几个老头正在下象棋,一人手里摇着蒲扇,脚边放着暖壶。虽然学校放假了,但还是有值班老师。我们直奔教导处。

儿子的班主任姓王,四十出头,头发已经花白了不少。见到我们,她先是一愣,然后笑着请我们坐。

“王老师,我想打听个情况。”我一屁股坐在破旧的办公椅上,椅子发出”吱嘎”一声响,“我儿子把两万块钱给了他同学李浩,说是人家有困难,这是真的吗?”

王老师的表情变了变,看了我儿子一眼,又看了看我,欲言又止。

“怎么了?”我察觉到了异样。

“李浩家的情况确实不太好。”王老师叹了口气,走到门口关上了门,“李浩的父母三年前出了车祸,都走了。”

我愣住了,扭头看向儿子。他依然低着头,刘海有点长,挡住了眼睛。

“他一直和奶奶生活。”王老师继续说,“今年年初,他奶奶被查出肺癌晚期。李浩一直瞒着,没跟任何人说。他奶奶住院后,医药费花了不少,家里积蓄差不多用完了。”

我感觉喉咙一阵发紧。

“这孩子没爹没妈?”

“是的。”王老师点点头,“但他特别懂事,学习也一直很好。这次高考考了671分,已经被A大预录取了。”

A大,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我们这个小县城,能考上这个学校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那他的学费…”

“学校已经联系了A大,会有专门的助学金和奖学金。”王老师停顿了一下,“但现在他奶奶的治疗费是个问题。”

办公室里忽然安静下来。墙上挂钟的”嘀嗒”声格外清晰。我看了一眼墙上的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字体已经有些褪色。

“你儿子和李浩从初中就是同桌。”王老师说,“这孩子很少提自己的事。李浩奶奶住院那天,是你儿子陪他去的医院。”

我猛地看向儿子。他还是低着头,但我看见他的手在发抖。

“为什么不早说?”我问。

儿子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李浩不想让别人同情他。”

走出教导处,太阳更毒了。我和儿子并排走着,谁也没说话。路过学校的操场,看见几个学生在打篮球,汗水湿透了T恤。

不知怎么的,我想起了儿子小时候。那年他上小学二年级,回家跟我说他同桌没有铅笔盒,第二天就把自己的新铅笔盒送人了。我当时还批评了他,说他傻,自己的东西干嘛给别人。

“爸,”儿子突然停下脚步,“我可以勤工俭学,不会让你和妈妈担心的。”

阳光照在他脸上,我这才发现,儿子已经长这么大了,眉眼间有了成熟的影子。何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担当?

“那个李浩…”我清了清嗓子,“他现在在哪?”

“医院陪他奶奶。”儿子说,“我本来答应下午去替他,让他回家休息一下。”

“走,去医院看看。”我忽然下了决定。

县人民医院是个老建筑,青砖灰瓦,走廊里满是消毒水的气味。护士站前围了一群人,都拿着各种检查单。广播里在叫号,声音嘈杂。

肿瘤科在五楼。电梯故障,我们走楼梯上去。楼道里贴着”小心地滑”的牌子,但地砖上还是有水渍。走到三楼时,我已经开始喘气,而儿子却健步如飞。

“508房。”儿子说。

推开门,病房里有六张床,靠窗的那张床上躺着一位老人,瘦得只剩下骨架,脸色蜡黄。床边坐着一个男孩,高高瘦瘦的,低着头翻一本书。

“李浩。”儿子轻声叫道。

那男孩抬起头,我看见一张清秀的脸,眼睛很大,但眼圈发黑,像是很久没休息好。看到我们,他先是一愣,然后站起身,有些不知所措。

“叔叔好。”他有些拘谨地叫了一声。

“你奶奶怎么样了?”儿子走过去问。

“刚睡下。”李浩看了一眼床上的老人,声音很轻,“医生说再观察几天。”

病房里很闷热,窗户开着,但风扇坏了。靠门的那张床上,另一位病人的家属正用报纸扇风,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墙角的医疗垃圾桶盖子没盖严,能闻到一股异味。

“你们聊,我去走廊抽根烟。”我找了个借口退了出去。

说实话,我需要冷静一下。

走廊里的长椅上坐满了人,都是各个病房里的家属。有人在小声聊天,有人在打盹,还有人拿着病历本皱眉头。我找了个角落,掏出烟,却发现打火机不见了。

一位中年男人递过来一个打火机,我道了声谢,点上烟深吸了一口。

“你家人也在这住院?”那人问。

“不是,”我犹豫了一下,“是儿子同学的奶奶。”

“哦,”那人点点头,“这楼层的病人都不容易。”

是啊,都不容易。我看着窗外,县城的景色一览无余。远处能看到我们小区的楼顶,斑驳的白墙,几个晾衣杆伸出来,挂着各色衣服。再远处是新建的高楼,据说是什么开发商投资的,要卖七八千一平。

“咱们这地方,看病真不容易。”那人又说,“我媳妇住院一个月,花了七八万。家里的积蓄差不多都搭进去了。”

我点点头,没接话。

不知过了多久,儿子来找我。

“爸,我想在医院陪一会李浩,你先回去吧,晚上我会回家的。”他说。

我看着儿子的眼睛,突然明白了什么。

“行,你陪着。”我掐灭了烟,“需要什么就给我打电话。”

回家的路上,我想了很多。

家里,老婆正在做晚饭。厨房里传来切菜的声音,还有油锅翻炒的”滋啦”声。

“儿子呢?”她探出头来问。

“在同学家。”我坐在沙发上,拿起茶几上的杯子喝了口水,“一会儿再回来。”

“刚才闺女打电话来,说出差回来要带礼物,问咱想要啥。”老婆一边炒菜一边说,“我说啥都不用带,攒钱要紧。”

闺女大学毕业已经两年了,在省会城市的一家银行工作,日子过得还不错。每次回来都会带些小东西,尽管我们总说不用。

“让她带吧。”我突然说,“她挣的钱,想给父母买点东西,是好事。”

老婆愣了一下,回头看我:“你今天怎么了?”

我没回答,起身走进了儿子的房间。

房间收拾得很整齐。书桌上摆着几本练习册,墙上贴着一张世界地图,还有一些明信片,应该是闺女从各地寄来的。床头柜上放着一个存钱罐,是儿子小时候的,青蛙形状的,有些掉漆了。

我走到书架前,看见一个相框,里面是一张合影。儿子和几个同学站在一起,其中就有李浩,瘦高个子,笑得很开心。照片下面写着:“初三毕业,友谊长存。”

我在儿子的床边坐下,脑海中浮现出李浩在医院的样子,还有那个瘦骨嶙峋的老人。想起王老师说的话,这孩子没爹没妈,奶奶又病重…

晚上,儿子回来了,脸色有些疲惫。

“吃饭了没?”我问。

“吃了,医院对面有家面馆。”他说着,准备回房间。

“等一下,”我叫住他,“我有话跟你说。”

他站住了,但没回头。我能看出他的紧张。

“你把钱给李浩的事,”我清了清嗓子,“我觉得…你做得对。”

儿子转过身,眼睛瞪得大大的,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但是,”我继续说,“以后有这种事,要先跟我和你妈商量。咱家虽然不富裕,但也不能看着别人有困难不管。只是,方式方法要对。”

儿子的眼睛亮了起来,但又很快暗淡下去:“可是妈给我的钱…”

“这事我会跟你妈说,”我拍拍他的肩膀,“我和你妈这辈子就你和你姐两个孩子,你们过得好,比什么都强。你这么做,说明我们没白养你。”

儿子的眼圈红了,但他忍住没掉泪。

“对了,”我想起一件事,“明天我去趟医院,看看李浩奶奶的情况。咱们这有个老中医,据说治这个挺有一套的,我去帮忙问问。”

那天晚上,我跟老婆说了这件事。起初她也生气,但听完整件事后,她沉默了很久。

“那孩子太可怜了,”她最后说,“但咱儿子也是,一声不吭就把钱全给人家了。”

“他跟人家是同学嘛,”我笑笑,“再说了,咱儿子不是还有咱们吗?那个李浩,除了他奶奶,就真的没人了。”

老婆叹了口气:“你说这世道,怎么会有这么可怜的孩子?”

我没回答,只是看向窗外。夜色中,能看到远处医院的灯光。

第二天一早,我去了医院。李浩正在病房里给奶奶喂粥,看见我,有些惊讶。

“叔叔,您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奶奶。”我说,从包里拿出一些水果,“这是我带的一点心意。”

李浩连连摇头:“不用,不用。您儿子已经帮了大忙了,我…”

“你别急着拒绝,”我打断他,“我儿子能帮你,是他的福气。以后有什么困难,就跟我们说,不要客气。”

李浩愣住了,眼里闪着泪光。

病床上的老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缓缓睁开眼睛。那是一双浑浊但温和的眼睛。

“这位是…”老人的声音很微弱。

“奶奶,这是小军的爸爸。”李浩俯下身,轻声解释。

老人点点头,想要坐起来,被我和李浩赶紧按住。

“您别动,躺着就好。”我说。

“谢谢你们家孩子,”老人断断续续地说,“浩浩他是个好孩子,就是命不好…”

“奶奶,您别这么说。”李浩赶紧打断,“您会好起来的。”

我注意到床头柜上放着一个小相框,里面是一对年轻夫妇的照片,应该是李浩的父母。相框有些旧了,但被擦得很干净。旁边放着几本书,都是高中课本,封面有些卷边了。

李浩的奶奶看起来病得很重,但眼睛里的神采却很坚定。她握着李浩的手,又看了看我。

“老人家不用担心,”我说,“您好好养病。孩子的事,我们大人来想办法。”

离开医院时,李浩送我到电梯口。

“叔叔,”他犹豫了一下,“小军借给我的钱,我一定会还的。等我上大学后,我会勤工俭学…”

“别想那么多,”我拍拍他的肩膀,“你和我儿子是好朋友,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你现在的任务就是照顾好奶奶,好好学习。”

电梯门打开了,我走进去,转身对他说:“对了,我托人问了,有个老中医对这个病有点办法,明天我带他来看看你奶奶。”

李浩愣住了,然后用力点点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回家的路上,我给老婆打了个电话,说我决定从我们的存款里再拿出一些钱,帮李浩奶奶看病。

“你做主就好。”老婆在电话那头说,声音有些哽咽,“咱们家能遇到这么懂事的儿子,是福气。”

晚上,儿子回来后,我把他叫到阳台上。夜风轻轻吹着,远处的霓虹灯闪烁。

“爸,您今天去医院了?”他问。

“嗯,”我点点头,“李浩是个好孩子。”

儿子没说话,只是看着远处。

“你知道吗,”我突然说,“我今天很骄傲。”

“骄傲什么?”

“骄傲我有个这么懂事的儿子。”我看着他的侧脸,“能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这比什么都重要。”

儿子的眼睛亮了起来,月光下,我看见他嘴角微微上扬。

“不过,”我笑着补充,“钱的事还是要跟我和你妈商量,知道吗?”

“知道了,爸。”他认真地点点头。

远处传来一阵蝉鸣,夏夜的风轻轻吹过,带走了白天的燥热。我和儿子并肩站在阳台上,久久没有说话。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当你以为自己了解一切的时候,突然发现,还有更多值得你去学习和思考的东西。而我最大的收获,或许就是发现,我的儿子已经长大,他有着自己的思想和判断,有着比我想象中更宽广的胸怀。

两个星期后,李浩奶奶出院了。医生说病情稳定了不少,虽然不能说痊愈,但至少能多活几年。李浩带着奶奶来我们家吃了顿饭,老两口相谈甚欢。

开学前的那天,我送儿子和李浩去火车站。两个人都被不同的大学录取了,一个去了北京,一个去了上海。站台上,李浩突然对我儿子说:“这么多年,你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儿子拍拍他的肩膀,说:“兄弟,不用说这些。”

看着两个年轻人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我突然觉得,或许这就是成长——在懵懂无知的年纪,遇到生活的考验,然后学着去关心别人,学着去承担责任。

而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最大的幸福,大概就是看着孩子成长为一个善良、勇敢的人,即使在这个有时显得冷漠的世界里,依然保持着对他人的关怀和温暖。

那两万块钱,在我看来,花得值。

来源:牟牟说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