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新公布的全国跳水冠军赛名单里不见她的名字,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旧伤复发。这已经是2024年腰伤住院治疗后,这位奥运冠军第二次因健康问题暂别赛场。
站在十米跳台上的那个瘦小身影仿佛还在昨天,转眼间全红婵已经要面对每个女性跳水运动员都绕不开的成长难题。
最新公布的全国跳水冠军赛名单里不见她的名字,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旧伤复发。这已经是2024年腰伤住院治疗后,这位奥运冠军第二次因健康问题暂别赛场。
专业医疗团队透露,这位18岁小将的脚踝和手腕伤势尤为棘手,每次训练前都需要半小时进行防护处理。
巴黎奥运会后新增的多处损伤,加上2025年跳水世界杯新赛制带来的高强度赛程,让她的身体承受着超乎寻常的负荷。
队医表示,目前康复治疗已成为首要任务,训练计划也根据身体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整。
赛场上的表现或许更能说明问题。最近三场单人跳台赛事中,全红婵都败给了老搭档陈芋汐,分差甚至达到令人意外的程度。
仔细观察会发现,完成207C这个动作时,她明显带着犹豫——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自己也承认,站在跳台上有时会不自觉地害怕。
这种状态变化与身体发育直接相关。主管教练陈若琳透露,过去两年全红婵长高7公分的同时体重增加了十多斤。
对于需要空中翻转的跳水运动来说,这相当于背着沙袋在做动作。陈若琳以过来人身份解释,自己当年也经历过这种“发育痛”,体重每增加一斤都可能让动作变形。
有意思的是,比全红婵年长一岁的陈芋汐似乎更早适应了这个阶段。媒体报道过她随身携带电子秤的习惯,有时一天要称重十次。
这种近乎严苛的自律形成了鲜明对比——全红婵在采访中坦承,偷吃零食和管不住嘴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有运动医学专家分析,这可能与遗传体质有关,但职业运动员必须克服的客观困难。
场外的风波同样引人注目。广东湛江老家那栋在建的三层半小楼,被无人机航拍画面传上网后引发了热议。
施工方透露的120万总造价让不少人咋舌,但了解内情的人知道,这其中包括了哥哥直播收入的投入和村里赠送的宅基地。家人多次澄清这只是普通自建房,所谓“豪宅”更多是外界的想象。
有体育评论员指出,公众对运动员的关注常常超出竞技范畴。就像当年“跳水女皇”高敏预言的,天才少女总要面对成长带来的技术调整期。
全红婵现在经历的,其实是每个顶尖运动员都要跨越的门槛。那些担心她“跌落神坛”的声音,或许忽略了竞技体育最基本的规律——没有谁能永远停留在巅峰状态。
看着全红婵哥哥直播里朴实的笑容,听着他解释建房资金来源的诚恳语气,忽然觉得这家人依然保持着农家本色。
那座被围观的新房,不过是女儿想给家人更好生活的见证。至于赛场上的起伏,就像陈若琳说的,这是“幸福的烦恼”——说明当年的小丫头真的长大了。
跳水馆里的水花会记得每一个完美入水的瞬间,也会包容每次不够理想的尝试。对于刚成年的全红婵来说,眼前的挑战不过是运动生涯的新章节。
毕竟在十米高台上,她比谁都清楚——想要再次触摸完美,就得先学会与不完美共处。
来源:白马说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