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育秧靠人工,全家老小齐上阵,现在流水线一小时能完成800盘秧苗,省地、省种、还省心!”近日,淮南友凯育秧中心负责人王克理高兴地说,随着流水线精准铺土、播种、覆土,一盘盘秧苗整齐下线,这条“全自动生产线”每天可满足400亩稻田的育秧需求。
“过去育秧靠人工,全家老小齐上阵,现在流水线一小时能完成800盘秧苗,省地、省种、还省心!”近日,淮南友凯育秧中心负责人王克理高兴地说,随着流水线精准铺土、播种、覆土,一盘盘秧苗整齐下线,这条“全自动生产线”每天可满足400亩稻田的育秧需求。
在友凯育秧中心,记者现场看到,几名工人配合1条流水线,即可完成传统模式上百人一天的育秧量。“今年合作社流转2000多亩地,若用老办法育秧,光人工费就要几万块,现在一条生产线全搞定!而且相比较传统的人工插秧,育苗后机插秧一亩地增产100公斤左右,增收效益非常明显。”王克理感慨地说。
作为全省42个粮食主产县区之一,潘集区今年水稻计划栽插面积达36万亩。为实现“藏粮于技”,该区将育秧中心建设列为关键突破口,通过“政策扶持+全程服务”双轮驱动,建成育秧中心25家,配备插秧机械325台、育秧流水线53条。潘集区农业农村局在实施“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基础上,组织农技专家“一对一”对接种植大户,量身定制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1亩秧田供100亩大田,目前全区已落实机插秧育秧面积2400亩,可保障24万亩机插秧需求。”潘集区农机管理总站副站长朱庆敏表示,“我们将持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让‘科技粮仓’守护‘江淮粮仓’!”(记者赵中坤通讯员石坚)
来源:安徽经济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