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1日,杭州轻工技师学院以“技能照亮前程行动”为引领,同步推出两大重磅活动——艺术设计与制作高水平专业群“造物哲学”教学成果秀和“形意相生”教学成果展。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何淑婷
5月21日,杭州轻工技师学院以“技能照亮前程行动”为引领,同步推出两大重磅活动——艺术设计与制作高水平专业群“造物哲学”教学成果秀和“形意相生”教学成果展。
这两场活动分别聚焦服装设计与美术设计领域,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技术创新应用与传统文化传承,全方位展现技工教育“产教协同、德技并修”的育人成果,为技能人才成长铺就光明之路。
活动海报。学校供图
校企共育,激活新质生产力
在浙江国际时装周舞台上,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以“造物哲学”为主题,呈现94套原创作品,其中27套校企合作款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学院与简悦服饰深度联动,将企业订单转化为“教学研产”一体化项目,学生运用AI辅助设计工具优化版型开发,通过数字化裁床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作品以库存面料拼接再造为核心,融入3D打印配饰、智能温控面料等前沿科技,推动传统服装产业向绿色智造升级,为技能型社会建设注入“低碳基因”。
时装秀。学校供图
同步启幕的“形意相生”教学成果展,则展现美术设计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
学生依托AIGC技术生成传统纹样数据库,结合C4D建模打造动态非遗IP;与全速科技共建“数字创意企业学院”,开发数字文旅交互项目,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增值。学院通过“技术+文化”双轮驱动,培养既能驾驭智能工具、又深谙产业逻辑的复合型人才,助力技能型社会“数实融合”发展。
现场的一件件作品,生动诠释了学生们以作品感知世界、回应生活的初心与热情。
“红包、御守、卜卦……我创作的北斗七星君系列,将潮玩品牌结合道教元素。从人物设计到最后厂家制作,还有布置展位,很开心能有这次毕设,我感觉很锻炼人。”周雨轩同学说,如今人工智能正热,在设计过程中,她也会用AI软件辅助,但设计的核心还是思想,AI只是助手不是主角。
潜香伶同学的毕设主题是博物馆里的表情包,作品以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文物为核心载体,搭配上了有趣的谐音梗文案,“希望通过这些表情包在社交平台上广泛的传播,激发人们对文物背后故事的兴趣,吸引更多人走进之江馆,感受浙江历史文化的魅力。”
还有一些同学把目光瞄准了非遗传承,温州姑娘季林婵创作了平阳木偶戏的文创产品,刘燕茜同学的数字媒介下掐丝珐琅工艺与花卉图案设计的结合运动,让古老的掐丝珐琅在现代艺术语境中焕发出新的魅力。她们对记者说:“创新需要把传统吃透,才能有新的拓展和发挥,每个时代有不同的特色,不停向前走,毕设作品准备了半年,把我们的一种表达、一种感觉真正实践落地了。”
美术展。学校供图
文化传承,涵养核心职业素养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两场活动以德育为内核,回应技能型社会对人才价值观的深层需求。
服装设计“造物重生”系列中,学生将废旧牛仔布与太阳能纤维结合,打造“可发电”环保服饰,以技术创新诠释可持续发展观。
美术设计学生深入良渚遗址采风,用AI算法解构玉琮纹样,设计出兼具文化辨识度与商业延展性的城市IP,让古老文明赋能现代产业。
杭州轻工技师学院构建“三层进阶式”德育体系:低年级聚焦数字安全意识,中年级强化文化自信与创新思维,高年级深化职业伦理与工匠精神。通过“非遗大师工作室”“红色设计工坊”等载体,引导学生以技能服务社会需求,在传承中培育新质生产力所需的创新力与责任感,为技能型社会输送“德技双修”的领军者。
美术展。学校供图
技能为钥,叩开职业未来之门
为实现“技能照亮前程”的育人目标,杭州轻工技师学院构建“全周期就业服务体系”:从入学即启动职业规划课程,引入企业导师“一对一”辅导;到中期通过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定向培养,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累计为合作企业输送600余名技术骨干。
2024届毕业生中,98%的学生在毕业前已获至少2家企业录用意向,超70%进入长三角地区时尚产业、数字创意领域企业。
此外,该学院联合人社部门设立“技能培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扶持、技能进阶培训等终身服务,确保技能人才在职业道路上“步步有光”。从课堂到岗位,从技能到事业,杭州轻工技师学院以产教融合为引擎,让每一份匠心都能照亮职业星辰大海。
秀场合影。学校供图
从T台到展馆,从技艺到生态,这所院校以技能为炬,点燃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之火;以设计为桥,连接技能型社会的未来图景。
活动将持续到5月24日,大家可以前往杭州白蓝地文创街区9幢参观,一起见证Z世代如何以匠心与科技,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技能答卷。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