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酒店业今年要逆势反弹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2 16:53 2

摘要:根据财报数据显示,三巨头三项经营核心数据平均房价(ADR)、平均出租率(OCC)和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整体走势下滑,由此引发舆论对于国内酒店业发展前景的热议。

华住、锦江和首旅如家日前相继发布了2025年一季报。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三巨头三项经营核心数据平均房价(ADR)、平均出租率(OCC)和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整体走势下滑,由此引发舆论对于国内酒店业发展前景的热议。

劲旅君在与国内酒店业资深从业者A君探讨这一话题时忍不住提问:

2025年,国内酒店业是不是又要干废了?!

令人意外的是,A君不仅对上述提问予以否定回复,还给出了两个大胆预判:

国内酒店业上一轮供给侧自我调整将完成;

今年国内酒店业即将迎来一波增长新行情。

01

“一季度华住、锦江和首旅如家三项核心经营数据整体下降固然不假,但我们不能简单将数据下降与舆论热议的供需失衡或者供大于求划上等号,实际上这是酒店供给侧自我调节机制的一种外在表现。”

A君解释,2023年报复性旅游消费浪潮之下,国内酒店业瞬间成为投资热土,供给侧短时间内迅猛增长导致供需关系剧烈波动,由此触发过往两年国内酒店业在供给侧的自我调节机制。

这就好比一条大多数时间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在某个晚高峰短时间内涌入过多的车辆造成堵车,我们不能因此就判定这条高速公路马上要被挤垮了,毕竟只要交通疏导的及时就能让其再次恢复通畅。

国内酒店业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供需关系不平衡之时,供给侧自我调节机制随即启动,并且在三个主要的方向上进行引导调整:

其一,存量项目改造。过往两年国内酒店业所谓大量新供给的出现其实主要是存量改造项目,尤其是原本的中小单体酒店被快速的品牌化与连锁化。统计数据显示,国内酒店业品牌化、连锁化率从2019年的26%一路狂飙到2024年的42%,成为国内酒店业供给侧绝对新势力。

其二,增量市场扩张。仔细研究国内各大酒店集团新开门店分布图,我们可以发现过往两年国内酒店业主要新增供给都聚焦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下沉市场。以华住为例,截止一季度末,待开业酒店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占比达54%,较在营酒店中的占比高11%。而且下沉市场这两年新开的很多酒店都是当地首家品牌连锁酒店,迎合的是刚需性供给。

其三,企业优化清理。华住一季度报中提到一组关键性数据并对此有专门性描述:整个一季度,华住新开业门店694家,关店155家,待开业酒店数量2865家,环比略有减少,主要由于新店的快速开业以及高质量增长战略背景下的主动管道清理。国内各酒店集团这两年新开门店很多,但关店闭店也不少,这也是属于酒店供给侧自我调整的一种典型表现。

综合国内各大酒店集团过往一年的门店数量和增幅,预计国内酒店业在供给侧的这种自我调节大致在今年上半年能基本完成,三大核心经营数据增速有望逐步回升。而考虑到市场自我调节机制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预计2025年国内酒店业供给侧的整体表现大概率是“绝对数量继续增加,相对增速持续放缓”。

“因此,国内酒店业三项核心经营数据下降不能简单归集于供求关系,更不能由此判定国内酒店业正在成为一门赔钱的买卖。”A君进一步分析,毕竟今年一季度,三巨头都是在赚钱的,华住旗下酒店的总营业额也增长至225亿,同比增长14.3%,门店的收入也相对可观,就连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双降的锦江,依然保有一定的净利润。

国内酒店业,依然是一门赚钱的生意。

02

国内酒店业供给侧有序恢复的同时,需求侧也在释放一系列积极信号。

大众对酒店的需求旺不旺,首当其冲要看宏观经济是否保持强劲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就是中国PMI指数。

中国PMI指数与酒店业需求呈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在中国PMI指数冲破50这个荣枯线关口之后(50被看成是宏观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说明经济处于扩张期),数据越高,国内酒店业需求越旺盛。

从中国PMI指数走势图来看,自2024年10月至今的7个月,中国PMI指数仅在今年1月和4月低于50,其余5个月都保持在50以上,这就说明国内宏观经济保持了强劲走势。

由于国内酒店业受宏观经济影响出现的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一般在中国PMI指数稳定保持在50+基础上半年之后,核心经营数据(尤其是平均出租率)会出现明显变化。

按照这一规律,2025年国内酒店业应该最早在一季度末,最晚在二季度初,会迎来一波非常明显的需求增长。

果不其然,2025年五一小长假,国内酒店业终于苦等到这波涨势。

华住假期期间酒店整体的平均出租率达到84%超过去年同期水平。5月1日—3日,酒店平均出租率高达97%,其中5月2日当天酒店平均出租率达到103%,满房酒店数量超9600家,出租率90%以上的门店超1万家。

来自酒店之家的数据则显示,2025年五一小长假,国内酒店业平均出租率64.93%,高于去年的64.2%;平均房价306.29元,高于去年的265.76元;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184元,高于去年的171.1元;三项核心经营数据达到过往三年最高水平。

03

五一小长假的爆火,给国内酒店业注入一针强心剂。

不过有酒店从业者担心,国内酒店业是否会遭遇“旺丁不旺财”的尴尬局面呢?

众所周知,今年以来国内游市场持续向好,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双双上涨,然而人均旅游消费却持续下跌,国内景区业就深受影响,节假日但凡有点名气的景区都人山人海,但游客在景区内的消费却萎靡不振。

劲旅君此前多次强调一个观点:

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的降低,本质上不是大众没钱了,而是符合大众消费需求的高性价旅游产品严重匮乏,由此导致大众旅游消费出现宁缺毋滥的心态。

然而这一现象在国内酒店业却并不明显,因为酒店原本就是一个在产品和服务上高度竞争的行业。

一方面,国内酒店业这两年产品更新迭代越来越快。

截止今年一季度末,华住的三大主力品牌汉庭、全季和桔子,其中最新产品汉庭3.5及以上产品、全季4.0及以上产品、桔子2.0及以上产品的占比分别升至了40%、78%、70%;锦江旗下喆啡 4.0、希岸 4.0 等新产品的占比也在快速提升。

国内各酒店集团针对细分人群的新品牌还在持续推出,旅悦集团新推出的中高端主力品牌花筑般蓝、艺龙酒店科技力捧的中高端品牌美豪丽致酒店等。

另一方面,国内酒店业在品质和服务上愈发竞争激烈。

比如全季、汉庭的洗衣房成为年轻人的周末洗衣标配,为住店客人实现“矿泉水畅饮自由”等等……

劲旅君最近看到一篇有趣的报道称,国际酒店集团原本在高端酒店内用来创收的很多项目,如今都被国内酒店集团当做免费权益拿去争夺潜在用户了,导致国际酒店集团被国内酒店集团在大中华区市场打得节节败退,“国际五星酒店干不过全季”的论调此起彼伏。

更重要的是,国内酒店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在提升,间夜价格却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下降,这完全符合大众对高性价比消费的需求。

劲旅君预判,今年端午假期和暑期旅游旺季,在大众消费信心回归的当下,国内酒店业供需两旺几乎成为必然。

04

2025年,国内酒店业还有一个显着发展趋势:

酒店收益关键从平均房价(ADR)转向平均出租率(OCC)。

酒店以前核心收益来源于在一定出租率的基础上让每个间夜尽可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如今却反过来,酒店的核心收益来源变成在一定的价格基础上卖掉更多的间夜。

这一点在华住、锦江和首旅如家三巨头的三大核心经营数据上有清晰体现,它们的平均出租率无一例外都是跌幅最小的。

华住甚至在财报中专门强调:

让平均出租率保持在了76.2%,背后是华住有效兼顾了“效率与规模”的努力。

从这个角度分析,2025年国内酒店业三大核心经营数据中,平均出租率增幅有可能是最先回正并获得快速增长的,平均房价有可能保持稳步下降,至于RevPAR就要看各酒店集团是否能够在尽可能提高平均出租率的基础上,还能降本增效,确保平均房价含金量,进而获得尽可能多的单房收益。

在平均出租率(OCC)作为关键导向性因素下,酒店加盟商们又需要格外关注哪些问题?

A君表示,2025年酒店加盟商在投资加盟及运营中必须密切关注三个关键点。

首先要严控酒店租金和投资红线。这两年出现不少酒店加盟商迷信“过硬的酒店品质+一个热门酒店品牌=顺理成章赚钱”的逻辑,导致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事实上,一个酒店物业到底匹配什么样的租金、适合哪个档次和品牌酒店以及应该投入多少改造费用,是可以通过科学计算方式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结论的。

其次,利用数智化工具刺激酒店加盟商降本增效。很多酒店集团都开始为加盟商提供相关技术配套服务。华住此前就推出了酒店GOP(经营毛利)管理数字化产品,希望引导加盟商以技术手段实现更精细化的成本管控。

最后,相信酒店投资的长期主义。虽然不是每一家酒店都最终能够赚钱,但是相较于目前市场上其他投资领域一家加盟店多两三年,少则一年半年的生存寿命,投资一家酒店的整体市场存活率还是高出好几倍。

“现如今投资酒店绝对不是一个赚快钱的买卖,但是作为一个具有稳定回报率的长期投资项目还是相当不错的,值得更多人认真考虑。”A君最后表示。

来源:劲旅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