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虚拟平台与数字技术逐渐拓展至生活的各个领域,实体商业的客源流失问题使之陷入了发展困境。为了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重焕空间活力,当代商业空间将社交属性融入设计,并以多元化的业态扩大空间的受众群体,构建富有活力的感官场域。
©Timothy Kaye
随着虚拟平台与数字技术逐渐拓展至生活的各个领域,实体商业的客源流失问题使之陷入了发展困境。为了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重焕空间活力,当代商业空间将社交属性融入设计,并以多元化的业态扩大空间的受众群体,构建富有活力的感官场域。
©Timothy Kaye
©Timothy Kaye
澳大利亚设计工作室Studio Gram在其成立十周年之际搬迁至位于阿德莱德西区的新址,通过将一家汽车修理厂改造成复合功能的办公室,这个致力于多类型空间设计的创作团队积极追求多种主题,使之成为了促进社区参与的开放场所。
©Timothy Kaye
工作室的内部空间弥合了富有趣味性和戏剧性的场景设计,通过色彩的碰撞融合营造出充满活力的氛围。在Studio Gram的长期计划中,这个多功能空间不仅是办公室,同时也将用于举办项目与艺术展览、建筑师集会、学生团体参观等类型丰富的活动。
©Timothy Kaye
©Oner Photo & YHLAA Studio
隐匿于台北中央公园附近的永生旅店是雕塑艺术家周世雄在最初为了剧目《Clean Room》而打造的表演空间,他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场景和谐相融,通过叙事性的开放氛围诠释“一生只住一次”的主题,在旅宿空间中注入了难忘的艺术体验。
在旅店内部,全然贯通的空间使墙上悬挂的黑石油油画成为了引导序列的视觉中心,纯白的大型浴缸与黑色的镜面地板形成鲜明的视觉反差,在明与暗、光滑与粗糙的对比中揭示了无为而治,顺流而行的哲学思考。
走进位于新加坡ION Orchard商场内的男装店Benjamin Barker,室内设计团队Wynk Collaborative通过中古风格的空间基调和黑胶唱片的悠扬乐声为人提供了视听的双重享受,打造复合服装零售与音乐俱乐部的空间典范。
温暖而统一的胡桃木饰面是这个沉浸式空间的氛围基础,而穿插的金属元素和戏剧性的灯光设计则增添了现代性的质感。陈列着大量黑胶唱片的展示墙与服务台相结合,使人仿佛置身于一间收藏家的私人音乐室,通过充满惊喜的细节设计彰显了品牌的美学追求,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客户群体。
©Paolo Silvestri
随着音乐酒吧与日本爵士音乐文化成为风靡米兰的新型潮流,著名主厨Yoji Tokuyoshi与音乐人Polifonic和Burro Studio Records组成了一个创意联盟,委托Giorgia Longoni Studio打造了一个融合中古与工业侘寂风格的音乐酒吧餐厅,提供慢节奏、深层次的社交空间。
餐厅的内部空间令人联想到1960年代的设计风格——明亮的网格天花板奠定了整体的基调,暖色调的有机材料贯穿整个空间,使播放黑胶唱片的服务台与悬挂着民俗艺术作品的用餐空间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具备多层次体验的感官游乐场。
策划:NeiWai
编辑: YouChuan
校对:YueQiu
排版:NingBai
来源:内外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