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家表示,肿瘤是一种慢性病,不会有人因为癌症本身突然引发死亡;但也有癌症患者会因肿瘤的存在,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引起血栓,或血栓突然脱落堵塞血管进而导致死亡。
“人活着都会经历失去,我们都害怕失去,但是面对这种害怕最有利的反击就是,认真活好每一分钟,每一秒钟。”
这是演员朱媛媛在抗癌题材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中的经典台词。这位积极面对人生的女演员,永远定格在了51岁。
5月21日,演员辛柏青发文,说妻子朱媛媛经历5年抗癌,于5月17日离世。尊重朱媛媛遗愿,丧事从简。
讣告中写道:“在与癌症抗争的近五年时间里,她并没有悲观消沉,依然坚定、自信地面对困难。”
为什么有的癌症患者外表看起来没有特殊之处,却会突然离世?查出癌症,带病工作是好是坏呢?
专家表示,肿瘤是一种慢性病,不会有人因为癌症本身突然引发死亡;但也有癌症患者会因肿瘤的存在,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引起血栓,或血栓突然脱落堵塞血管进而导致死亡。
在带“病”工作这件事上,不同的癌种以及肿瘤的早期、晚期差别很大,不能一概而论。
在传统观念中,癌症似乎是一种“老年病”,然而,近年来早发性癌症(Early-onset cancers)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国际著名期刊Cell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arly-onset Cancers:Biological Base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的研究,其核心目标是理解早发性癌症发病率上升的原因,并为这些年轻癌症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指出,早发性癌症的发病机制通常涉及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遗传因素包括基因突变,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早发风险增加有关。环境因素可能包括生活方式选择,如吸烟、饮食习惯、肥胖以及长期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或辐射等。此外,某些病毒性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为什么年轻人发病率上升?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于2024年2月发表的“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报告,我国45岁以下人群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增长。肥胖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年轻人患癌风险增加的潜在因素之一,但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癌症年轻化的现象。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人体内微生物群的破坏。
图源:国家癌症中心
同样全球统计数据显示,50岁以下成年人中多种癌症的发病率正在上升,预计从2019年至2030年,早发癌症的病例数将激增约30%。在美国,结肠直肠癌已成为50岁以下男性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在年轻女性中则成为癌症死亡的第二大杀手。尽管癌症年轻化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这一趋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提供预防和治疗的有效策略。
图源:Nature
早发性癌症的发病率上升与多种因素有关
西方化的饮食习惯:现代饮食中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日益普遍,快餐和加工食品的消费增加,导致营养不均衡。缺乏足够的蔬菜和水果使得抗氧化剂和纤维素的摄入不足,这些都是降低癌症风险的重要成分。这种饮食模式不仅导致肥胖,还可能引发代谢综合征,进而增加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普遍,缺乏规律的体育活动与多种癌症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定期锻炼可以改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水平,从而减少癌症的发生。
药物滥用: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不仅可能导致抗药性细菌的产生,还可能破坏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肠道微生物群在维持免疫系统健康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失衡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增加癌症风险。
环境污染:空气中的PM2.5和其他污染物被认为是潜在的致癌物,长期暴露可能导致细胞损伤和基因突变。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与肺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有显著关联。环境中的塑料微粒污染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微粒可能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和影响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促进癌症的发展。
抗衰防癌,做好这6点很重要!
1. 健康饮食
长期高油、高盐、高糖饮食,不仅导致肥胖,也会增加患癌风险,建议试试“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了“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是基于我国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区为主要代表,膳食特点以食物多样、清淡少油为主,尤其以丰富蔬菜水果、多鱼虾海产品、多奶类和豆类为主要特征。这样的饮食模式更能避免营养素的缺乏、肥胖以及相关慢性病的发生,提高了预期寿命。
(1)增加粗粮,减少精米精面;
(2)推荐植物油,低温烹饪;
(3)增加白肉、减少红肉,推荐豆制品;
(4)蔬菜多多益善,保证适量水果;
(5)推荐适量坚果、奶类;
(6)强烈推荐蒸、煮、涮的烹饪方式。
2. 充足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减缓衰老、预防癌症非常重要。2024年3月,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期刊上刊发了一篇关于睡眠的研究显示,7小时睡眠最延寿,过长过短的睡眠时间都会促进身体生物学衰老。《健康中国行动》中建议成年人每天睡觉的时间平均保持在7-8小时。
此外,早点睡觉也很关键。2021年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在《欧洲心脏杂志·数字健康》刊发研究发现:在晚上22:00-23:00之间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低,入睡时间在午夜或更晚的人发病率最高。
3. 规律运动
规律的运动有益健康,一周最好有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2024年4月,悉尼大学研究人员在《糖尿病护理》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晚上18点以后进行运动,对健康有最大益处,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风险降到最低。
怎样才算中等强度运动?
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身指南》,中等强度运动是指,运动过程中心率一般在100-140次/分,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还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判断法:如果运动时你微微喘气,可以正常说话,但不能唱歌,说明此时的运动强度为中等;如果运动时你说几句话就要停下来喘气,说明此时的运动强度较大。
健康时报图
4. 远离烟酒
远离烟草、远离二手烟、尽量不饮酒!烟酒和加速衰老、致癌的关系密切。2022年《美国医学会杂志》线上刊发了一项研究,证实了及早戒烟的好处:35岁前戒烟,可完全“逆转”烟草造成的死亡风险。其中,吸烟者的全因死亡率是从不吸烟者的2.8倍,戒烟者的死亡率则明显低于继续吸烟者。越是年轻时戒烟,健康收益最大。
2023年一项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研究显示,男性饮酒会导致61种疾病风险上升。这61种疾病中有28种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与饮酒有明确关系,比如酒精肝/肝硬化、几种消化系统癌症(肝癌、食管癌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
5. 定期体检
其实很多疾病早期发现都能有效治愈,甚至包括不少癌症。即便对于无法治愈的疾病,早发现也能够通过医生的诊治来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所以,定期体检对于及早发现身体问题、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6. 良好心态
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心情舒畅了,吃饭就香了,睡得也香了,人愿意动了,精神头好了,看着也就年轻健康了。2022年《衰老》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孤独、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对衰老具有显著加速作用,可使生理年龄变老近20个月,比抽烟的危害还大。
最后,千万别把年龄当优势,年轻从来不是资本,健康才是!
资料来源:生命时报、浙江省肿瘤医院微信公众号、健康时报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