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季来临,清凉甘甜的西瓜再度成为消暑首选。然而,每年都会有因不当食用西瓜引发食源性疾病案例的报道。这颗夏日"解暑利器"若处理不当,就可能化身 致病细菌温床!
夏季来临,清凉甘甜的西瓜再度成为消暑首选。然而,每年都会有因不当食用西瓜引发食源性疾病案例的报道。这颗夏日"解暑利器"若处理不当,就可能化身 致病细菌温床!
西瓜里的"细菌派对"
这些危险分子要警惕
1.沙门氏菌
污染途径:常见于刀具、砧板交叉污染(如处理生肉后未彻底消毒即切西瓜),或通过受污染的保鲜膜传播。
致病特点:感染后4-48小时内出现剧烈腹痛、持续性水样腹泻,严重时引发败血症。
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污染途径:冰箱冷藏环境(0-4℃)中仍能繁殖,通过生熟混放或受污染冰箱内壁传播。
致病特点:李斯特氏菌可透过胎盘屏障导致胎儿严重感染,胎儿死亡率高达30%,免疫低下人群感染后易出现败血症、脑膜炎。
3.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污染途径:常见于未清洗的西瓜表皮或受污染水源,通过被污染的刀具接触果肉传播。
致病特点:老人、儿童感染后可能导致出血性结肠炎、严重者出现溶血尿毒综合征(HUS),表现为血尿、肾功能衰竭。
4.金黄色葡萄球菌
污染途径:加工人员手部携带病菌,或西瓜在高温暴晒后切开,糖分发酵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致病特点:产生的肠毒素耐高温,即使二次冷藏也难以消除。感染后2-4小时出现喷射状呕吐,严重者伴随低血压。
要当合格的“吃瓜群众”,这些知识点必须了解一下:
1)一个完整、无破损的西瓜,内部基本上是无菌的,但切瓜的工具或人手不卫生,就可能导致瓜肉被污染。所以切西瓜前,一定要先 规范洗手,并把 瓜皮、刀具和案板清洗干净。
2)挖着吃西瓜,勺子上沾染了唾液,西瓜肉也被污染,吃不完的西瓜即使放入冰箱冷藏也很容易变质。所以,西瓜最好切着吃。
3)西瓜切开后,假如敞口常温放置2小时以上,最好就不要再食用了。由于西瓜本身富含葡萄糖、果糖等营养物质,水分含量更是高达90%,常温下简直是微生物生长的天堂。
切开的西瓜如果不吃,要及时贴上干净的保鲜膜并放进冰箱。冷藏时间最好别超过12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
敲重点:
冰箱可以延缓食物腐败,但不能避免病菌污染。尤其是未定期清洁消毒的冰箱内部本身就可能藏有大量致病菌!
4)冰镇西瓜不宜多吃,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5)相比其他水果,西瓜的热量不算高,却更容易吃过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天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也就大约两小块西瓜。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