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评论:一块屏幕照亮县域教育的星辰大海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2 17:33 3

摘要:荆州新闻网评论(评论员 王立 卢鼎)当石首市文华小学的孩子们在直播间表演《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时,家长们的手机屏幕被“小红心”填满;当县城少年戴着VR设备“敲响”数字编钟,楚文化的韵律正通过5G网络传向世界。这所位于长江中游的县域小学,用四分钟的专题片《数字桥

荆州新闻网评论(评论员 王立 卢鼎)当石首市文华小学的孩子们在直播间表演《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时,家长们的手机屏幕被“小红心”填满;当县城少年戴着VR设备“敲响”数字编钟,楚文化的韵律正通过5G网络传向世界。这所位于长江中游的县域小学,用四分钟的专题片《数字桥梁,连接未来》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掀起波澜——没有豪华的硬件堆砌,没有顶尖的技术噱头,有的只是县域教育者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用最朴素的数字化工具,浇灌最鲜活的生命成长。

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展厅里,文华小学的展台像一块磁石。来自非洲的教育部长驻足观看县城教师用钉钉直播书法课,北欧的校长惊讶于中国县域学校自研的楚文化3D课程包。这所普通县城小学的突围,恰恰印证了本届大会的核心命题: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技术军备竞赛,而是教育公平的再平衡。当大城市名校追逐元宇宙课堂时,文华小学用直播平台架起“数字桥梁”,让在外务工的家长云端参加家长会,让乡镇教学点的孩子共享城市名师课程——这种“轻量化转型”正为全球县域教育提供新思路。

在文华小学的数字化实践中,最动人的并非技术本身,而是技术重塑的教育生态。当二年级学生小宸在直播间表演《草船借箭》时,母亲在200公里外的服装厂用弹幕送上鼓励;当留守儿童通过AI学情系统获得定制习题时,技术的温度正在填补亲情的时差。该校副校长伍燕说:“我们追求的从来不是酷炫的技术展演,而是让每个家庭都能‘在场’。”这种理念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让任何人掉队”的数字教育宣言不谋而合——在县域教育的土壤里,技术终于回归了它最本质的使命:连接与陪伴。

面对“县域教育数字化必然高成本”的偏见,文华小学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通过对钉钉平台的二次开发,他们以传统方案10%的成本构建起家校互动系统;利用县城文化馆的VR设备,开发出获得国家版权认证的楚文化课程。这种“螺丝壳里做道场”的智慧,恰是中国县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缩影。正如教育信息化专家陈明所言:“当一线城市在讨论ChatGPT对教育的冲击时,中国2800多个县域的教育者正在用‘微创新’解构技术神话——用一根网线、一部手机、一个开放平台,同样能办出有温度的未来教育。”

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发布的《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中,“县域方案”成为关键词。文华小学的实践暗合了全球教育数字化浪潮中的底层逻辑:在墨西哥山区,教师用WhatsApp组建学习社群;在印度乡村,废弃集装箱变身5G智慧教室。这些分散在地球各个角落的教育创新,都在印证同一个真理——技术平权时代,教育的未来不只属于硅谷实验室和都市精英学校,更生长在县域学校的直播间、乡镇教室的VR眼镜里。正如该校党总支书记李天祥所说:“我们不是在追赶潮流,而是在创造适合县域教育的数字生态。”

站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望向长江,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电子幕墙上,文华小学的直播画面与哈佛、牛津的智慧教室同框闪烁。这或许正是数字时代最动人的教育图景:当县域学校用钉钉直播重构家校关系,用二手VR设备传承楚文化,他们书写的不仅是湖北教育强省的注脚,更在回答智能时代的终极命题——如何让技术成为教育公平的加速器而非放大器。在这条奔涌的江河中,每一朵浪花都在见证:真正的教育革新,正从县域教育的土壤里破土而出。

来源:荆州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