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杰生和唐勇胜遭到14亿印度人网暴,莫迪却当起缩头乌龟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2 17:30 2

摘要:外交部两位高官外长苏杰生、外交秘书唐勇胜连续两周遭遇网络围剿,被骂成“卖国贼”。

真是谁都有可能被网暴啊。

印巴刚刚停火不到一周,

外交部两位高官外长苏杰生、外交秘书唐勇胜连续两周遭遇网络围剿,被骂成“卖国贼”。

他们这是说啥了。

火是苏杰生点的。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印军在“朱砂行动”前已通知巴基斯坦军方,行动只针对恐怖分子,不涉及巴军。

这本是想展示“克制”,结果却被反对派狠狠抓住。

“你告诉敌人我们要来打他,然后要求他别还手?”

这句话在印度社交媒体上引爆了情绪。苏杰生被骂上热搜第一,标签是“叛国”“通敌”“出卖军人”。

拉胡尔·甘地也毫不客气,连续发文质问:“是谁授权通报巴军?印军损失了多少战机?谁在掩盖真相?”

印度媒体跟进,放大这场“外交泄密”的影响。

可外交部没回应,苏杰生本人也沉默。总理办公室更是连个影子都没有。

而此时战场那边传来更多不该被听到的声音。

印度国防部至今未公布“朱砂行动”的战损数据。但各种渠道的消息却流得飞快。

据多家防务观察机构称,印军在那次行动中损失了两架苏-30战机和一架“光辉”轻型战机,至少三名飞行员失联。

这些数据没有官宣,却在网上疯传。社交媒体上,质疑声成倍增长。

军方内部也起了变化。

一些退役军官公开表示,外交部提前通报巴军,是在“干扰战术部署”。还有现役高层私下抱怨:“这不是我们军方的决定,是上面拍板的。

军政之间的裂痕,开始一寸寸显现。

而舆论的火,又烧到了第二个人。

5月中旬,外交秘书唐勇胜宣布印巴双方达成停火协议,并呼吁双方保持克制。

话语并不强硬,但也不软弱。只不过,在民众眼里,这已经足够“叛国”。

“我们赢了,干嘛要停?怕了?”

“对巴妥协”“外交投降”“民族耻辱”等标签,迅速盖在了唐勇胜头上。

更有极端网民挖出他的家庭背景。他女儿常年居住在英国,还曾为罗兴亚难民提供法律援助。

于是父女俩一起被骂上热搜。

整个外交部被贴上“卖国贼集中营”四个字。不是开玩笑,是认真的网络审判。

但问题是这些重大外交声明,怎么可能是苏杰生和唐勇胜两人单独拍板?

这时候莫迪在哪里?

他一句话没说。没安抚民众,也没为爱将辩解。

但媒体的“态度”,很快就变了。

从5月20日开始多家印度主流媒体突然“降温”处理相关报道。

《印度快报》悄悄下架“泄密门”专题,《今日印度》转向宣传“印军胜利”。

据《印度观察家报》多位记者透露,莫迪政府通过信息与广播部传达“指导意见”,要求媒体减少不利报道,尤其避免使用“失败”“泄密”这类词。

一些百万级粉丝账号被封禁,评论区被清理,相关话题被限流。

但越压越炸。更多人转战加密群、论坛,讨论升级。

“你不让我说,我更要说。”

莫迪想把火压下去,但火已经烧穿了地板。

这场危机,说白了不只是因为两个人“说错话”。

真正的问题在于,莫迪政府自己点燃的民粹火种,终于反烧了回来。

这几年,印度舆论场里充斥着“强国”“崛起”“对巴胜利”的叙事。

“朱砂行动”之后,莫迪政府不公布损失,反而组织了十天的“胜利庆典”,升旗、战机飞行、纪录片轮番上阵。

而当外交部说出“提前通知巴军”的细节,又宣布停火,民众终于意识到:也许我们并没有赢。至少,不是宣传里那种赢。

宣传与现实的断裂,最终压垮了发言人。

苏杰生、唐勇胜成了替罪羊,媒体成了“降温工具”,而莫迪,只剩下沉默。

结语

苏杰生和唐勇胜的危机,不是他们个人犯错,是整个系统被情绪反噬的必然结果。

莫迪的沉默也许是政治算计。但民意的怒火不是删帖能扑灭的。

参考资料:

阿尔法军事2025-05-2214亿印度人群情激奋,要审判苏杰生和唐勇胜,莫迪却当起缩头乌龟

来源:医生郭主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