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宏观经济网站MacroBusiness首席经济学家、前财政部官员Leith van Onselen直言不讳地指出,近年来澳洲移民数量激增,这不仅改变了人口结构,也重塑了澳大利亚的政治版图。
//前言//
选前突击入籍,
三天涌现逾1.2万新公民!
工党被质疑“进口选民”巩固选票,
印度移民成最佳助力,
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政治算盘?
#01:
印度移民率助力工党胜选?
专家称工党“进口未来选民”
澳大利亚2025年联邦大选已经落幕,一项令人震惊的言论引发广泛关注:
工党是否正通过高移民政策“进口未来选民”,以巩固其在关键选区的支持率?
图片来源:Daily Mail
宏观经济网站MacroBusiness首席经济学家、前财政部官员Leith van Onselen直言不讳地指出,近年来澳洲移民数量激增,这不仅改变了人口结构,也重塑了澳大利亚的政治版图。
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在2022-23财年的净海外移民人数创下52.8万人的纪录,2023-24财年也有43.5万人。
而阿尔巴尼斯政府虽然预测2024-25财年净移民将下降至26万人,但此前的预算数据经常低估实际移民规模。
图片来源:Daily Mail
2023-24财年,印度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永久移民来源国,其次是中国、菲律宾和尼泊尔。
van Onselen引用一项选后调查称,有58%的印度裔选民在2022年联邦大选中投票支持工党,仅34%支持反对党联盟。
这一趋势使得工党“维持高移民率具有明确政治动机”,因为这实质上是在“进口未来的选民”。
他说:
“
印度社区几乎是压倒性地投票支持工党。选举后,社交媒体上满是印度留学生和移民代理庆祝工党胜选的视频,因为他们知道阿尔巴尼斯政府在移民政策上更加宽松。
”
图片来源:Daily Mail
工党连任后,高移民政策意味着更多国际学生、更多永久居民,也意味着更多潜在的新公民——未来的选民。
van Onselen指出,尽管移民推动了GDP增长,但人均生产率仍低迷,澳大利亚实际上已经陷入人均经济衰退长达两年。此外,持续的移民浪潮严重加剧住房危机,供不应求导致房价飙升,成为全球最难负担的市场之一。
“
每年都有更多人涌入,我们从未能及时建设足够住房。政府却总是表现得像不知道为何会有住房危机,而这主要是联邦政府政策造成的。
”
#02:
三日内批准超1.2万人
“入籍风暴”引政治疑云
更具争议的是,就在大选临近之际,澳大利亚内政部长Tony Burke在短短三天内批准了超过12,500人获得澳大利亚公民身份!
这一“入籍风暴”引发舆论震动,部分人士质疑是否存在为选举提前造势、试图巩固工党在“摇摆选区”支持的政治意图。
图片来源:Daily Mail
根据澳大利亚法律,所有公民必须在联邦选举中投票。因此,大批新公民的诞生意味着新增数千张选票——而这些选票,很可能倾向于工党。
反对党影子内政部长James Paterson呼吁政府解释,为何在选前突然加速审批入籍案件,且集中在西悉尼等关键选区。他指出,工党必须对这一非比寻常的审批节奏给出交代。
而Tony Burke则坚称,这些获批者均已满足入籍条件:“任何符合要求的人,都不应被拖延完成宣誓。”他认为快速处理入籍是“尊重新公民权利”的表现。
数据显示,在此次入籍潮中,印度移民成为最大受益群体,近2400人获批。其次是新西兰(近2000人)、英国、菲律宾和中国。此外,尼泊尔、伊拉克、巴基斯坦、越南和斯里兰卡也名列前十。
而巴勒斯坦在三天内未有任何入籍获批案例。
图片来源:Daily Mail
尤为关键的是,此轮“入籍热”显著集中于新州西部多个选区,包括Blacktown、Liverpool和Parramatta等地,这些地区正是工党与反对党竞争最为激烈的“抵押带”选区。
据报道,Tony Burke本人频频亲赴西悉尼多场入籍仪式,前所未有地引发关注。独立议员Dai Le表示,自己十年来参加过无数入籍仪式,但这是第一次看到内政部长亲自现身。她暗示此举背后可能另有深意。
与此同时,在Strathfield的一场入籍仪式上,澳大利亚选举委员会甚至在现场设置大屏幕,展示投票QR码,提醒新公民注册,并强调“投票是你的权利与责任”。
当时还是反对党领袖Peter Dutton对此表达了担忧,称这些举措“耐人寻味”,政府有责任回应社会质疑。
最后
工党的高移民政策是否只是经济刺激手段?
还是另有政治考量?
随着大批新移民、新公民走进投票站,
这些“未来选民”的确有可能
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力量。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来源:微报澳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