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8株死21株,2015年浙江村民又发现2株,专家建专属保护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2 18:16 2

摘要:它本应该在第四次冰川期时就已经灭绝了,毕竟那时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植物都没能躲过这场灾难,但是它却奇迹般地存活希腊爱了,并且仅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少部分地区有分布。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09年12月14日,中国新闻网报道,在福建的多处地方人们都发现了一种极为珍稀的树木。

它本应该在第四次冰川期时就已经灭绝了,毕竟那时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植物都没能躲过这场灾难,但是它却奇迹般地存活希腊爱了,并且仅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少部分地区有分布。

对于这样一种珍稀的树种,科研人员们也是倾尽全力保护,但是却不料这些发现的珍贵野生树木却一株接着一株的死亡,而专家们却对它的繁殖一直束手无策。

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植物呢?它是如何在大灭绝中存活下来的,现在的处境怎么样了呢?

«—【·又发现两株·】—»

1982年,人们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发现这种植物的存在,当时是在厦门大学附近的一个山沟里面找到了它。

专家经过鉴定之后,确定这就是一株极为罕见的野生笔筒树。

此后惊喜不断,幼崽平潭岛上发现了两株,还在福清、长乐等12个地方也有了新的发现,陆陆续续一共发现了28株笔筒树。

这个数目对于一个物种来说是极为濒危的存在,但是人们也不是没有机会将其从灭绝的边缘拉回来,繁殖壮大它们的种群。

之后笔筒树很快就成为了重点关注对象,还被列入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然而这仅发现的28株中的21株笔筒树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相继死亡。

人类的活动日益频繁,对这一本就脆弱的树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它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破坏,笔筒树越来越少,然而人们还是未能破解它的繁育奥秘。

难道这一珍贵古老的物种就要就此灭绝了吗?

2015年,新的希望出现了,在浙江温州的苍南县,人们又找到了两株笔筒树,这是浙江省的首次发现,也刷新了笔筒树在中国分布范围的最北缘。

当时是一位村民首次发现了它们,村民觉得这树十分奇怪,树干上面有很多椭圆形的斑块,叶子背面还有很多凸起。

于是村民就将自己的发现上报,很快就有专家闻讯而来,经过现场鉴定之后确认这竟然是笔筒树。

随后专家们还在附近其他几个县进行了调查,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笔筒树的存在,但是它们的命运同样是都走向了死亡,尽管采取了保护措施,但是仍旧未能存活下来。

2018年7月专家再次对笔筒树的原生境进行了普查,希望能有新的发现,当初的母树已经死亡,但是在它的旁边却生长出了一株幼树。

这株幼树也成为了人们至今发现的分布在中国最北的一株笔筒树。

但是这株幼树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它的长势并不好,还长在坎边上,随时都有倒塌的风险,而且周边的环境也比较差,不利于它的生存。

对笔筒树的繁育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但是这一树种本身就存在很多的繁殖难题,专家们也一直没有放弃。

专家们一边在保护笔筒树的原生环境,也对新发现的幼树进行特别保护,还采集到了母株叶片上面的孢子,为人工繁育提供了条件。

«——【·笔筒树·】——»

笔筒树是桫椤科白桫椤属多年生木本蕨类植物,它是蕨类植物中最接近乔木形态的一类,植株高可达3到6米,个别个体甚至超过10米。

主干直立粗壮,通常裸露,表面覆盖着褐色或深棕色的鳞片及老叶柄残基,鳞片密集、层层包裹,呈现出“多鳞”的特征。

笔筒树的繁殖方式非常古老,依然通过孢子繁殖,保留着原始植物的生殖特征,孢子囊群分布在叶片背面小叶的中脉两侧,成熟时释放出细小孢子,借风传播。

笔筒树自身的繁殖就十分困难,在自然状态下也很少见幼苗,它的发育周期很长,发芽的机制也很复杂。

专家表示,一般树木3到10天就能发芽,但是笔筒树的孢子落地后却需要180天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任何意外情况的发生都极有可能导致它们发芽失败。

并且笔筒树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特殊的生态习性决定了它对环境的依赖性极强,适应性相对较差,极易受到生境破坏的影响。

2017年,浙江省开始了“抢救”笔筒树的行动,经过两年的研究,才终于掌握了笔筒树的繁育技术,培育出了第一批幼苗。

而这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专家还要考虑如何将这些幼苗成功移栽在自然环境中,这同样也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2019年,这些幼苗开始了自己新的旅程,它们被分成三批,分别去到了3个不同的原生环境,树苗的成活率在70%以上。

科研团队表示,今后还将繁育更多的幼苗,在浙南建立首个笔筒树专属保护区,让这一古老的植物能够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笔筒树作为树蕨的一种,与恐龙共生于地球古生代至中生代,它还曾经是恐龙的食物之一,从古生代至今,其外观与化石基本一致,进化缓慢。

它作为一种古老的树种,在山地森林中仍然起着重要的遮阴、水土保持和生态稳定作用,还是研究地球植物演化的重要对象。

笔筒树,作为地球植物演化史上的“活化石”,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更是人类与自然共生历史的见证者。

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敬畏的心灵,共同守护像笔筒树这样的濒危植物,使这些古老的生命继续在大地上生长。

参考:

中国新闻网《福建发现多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笔筒树》,2009-12-14

潮新闻客户端《潮声丨中国自然分布最北缘,“恐龙口粮”笔筒树如何在这里挺拔成林?》,2025-4-16

浙江省林业局《珍稀濒危植物笔筒树:踏上野外回归之路》,2021-4-1

极目新闻《3.6亿年前的树种,在浙江温州“救活”了,它曾是恐龙的口粮》,2025-3-29

台海网《科普|笔筒树:一个古老家族的独白》,2021-8-10

来源:牧子说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