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援疆教育的热土上,有这样一位用爱与责任践行教育本质的筑梦人。本期“支援合作先锋”,和发改君一起感受这位援疆教师跨越山海的教育温情与使命担当。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援疆教育的热土上,有这样一位用爱与责任践行教育本质的筑梦人。本期“支援合作先锋”,和发改君一起感受这位援疆教师跨越山海的教育温情与使命担当。
先锋档案
刘阳,北京市西城区香厂路小学科学教师。自2020年10月以来,刘阳连续两届参与北京教育援疆,扎根和田地区洛浦县第一小学(以下简称“洛浦一小”)教育一线,带领当地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改进课堂教学、完善科普教育,同时,组织新疆孩子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感受航天科技的独特魅力。
援疆教师要发挥“粮食”作用,更要发挥好“种子”作用。入疆以来,刘阳坚持上好每一节课,组织好每一次教研活动。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刘阳非常欢迎本校老师来听课,并在课后同听课老师们积极交流,传播北京的科学教学方法,争取服务好每一位有发展需求的本地科学老师,帮助他们提升专业能力。
在助力当地教学研究方面,刘阳注重“因材施教”。比如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刘阳侧重于培养他们从备课到上课的教学基本功,带领他们走进科学教学的大门;对于有经验的老师,刘阳则虚心求教,先通过听课了解他们的已有基础和教学特点,再辅以相应调整,鼓励这些老师成为教育援疆的“种子”。
2024年3月,刘阳参与了自治区大教研活动的录像课执教工作,将北京教育援疆的成果从和田播撒到全疆。在紧锣密鼓筹备的三周时间里,他充分利用网络,实现了洛浦县老师与兵团及阿勒泰地区老师的共同备课;巧妙借助在线课堂软件,开通远程双师课堂,实现了“短短一节线上课,三地师生共发展”。当地老师纷纷点赞:“北京援疆老师的课堂,学生发言积极、课堂参与度高,授课效果良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在刘阳看来,开设专题讲座也是推动当地教学工作发展的有效方式,可以让更多教师在聆听学习中提升教学水平。“每一次讲座不追求内容的全面,而是聚焦一个方面、一个领域,日积月累,最终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刘阳表示,讲座结束后,他还会现场答疑,耐心帮助当地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
“来新疆是为什么?在新疆要干什么?离开新疆能留下什么?”,这是所有援疆干部必答的“援疆三问”。
在刘阳心中,前两问是使命担当、毋庸置疑,但对于第三问,他反复实践、思考后给出的答案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留下一堆别人不会用的教具,不如把教学的经验方法、教具的使用方法都留下,作为经验在洛浦一小的科学教师间流传。”
为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刘阳为洛浦一小争取了满足全校使用的科学教具。“有没有”很重要,但“会不会用”更为关键——这些教具如果不能得到充分使用,那也只是为整理仪器室的老师徒增烦恼而已。为解决这个问题,刘阳首先利用学校科学教研时间,组织全校科学老师“玩”教具,让这些平时很少做实验的老师们克服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在“玩”中发现科学实验的乐趣;其次,当老师们能初步独立操作教具学具开展实验活动后,刘阳再组织他们结合教材掌握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边讲课边实验;最后,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各位科学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听评课活动,在教学实践和互相交流中提升老师们实验教学的能力。
刘阳的悉心付出,不仅为当地老师提升了实验教学能力,还带领老师们进一步创新,参加了自治区张骞杯自制教具比赛并获得三等奖,实现了洛浦一小在自制教具领域获奖零的突破。
刘阳和洛浦一小航模组学生开展课后科技活动
作为一名科学老师,4年来,刘阳尽可能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让大家感受科学的魅力。
在科技创新竞赛中,刘阳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尝试用自己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作品《电动车无线充电站模型》获得了和田地区第三十六届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实现了洛浦一小在科技创新领域获奖零的突破。
为了激发更多学生对于科技活动的兴趣,刘阳利用休息时间组织了洛浦一小模型社团,并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与本地老师的帮助下发展壮大。2023年11月,洛浦一小模型社团参加了和田地区首届海空模型大赛,获得三枚铜牌,并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随着当地对科技工作的日益重视,本着“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刘阳在洛浦一小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越发得心应手。
“走出去”方面,定期组织洛浦一小学生前往和田地区科技馆进行研学活动。科技馆与洛浦一小签约成为和田地区第一批馆校合作校,刘阳本人也被聘为和田地区科普志愿者,定期前往和田地区科技馆组织学生科普活动。
“请进来”方面,经过多方协商调配资源、安排场地,洛浦一小决定建立科普前沿基地——航天科技馆。科技馆建设过程中,刘阳与施工方反复协商每一幅图、每一段文字,终于赶在“第三届京和科技月——洛浦县第一小学科技节”举办时顺利挂牌,并作为科技节活动中重要的参观体验项目,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激发起他们对航天科技的浓厚兴趣。
2024年5月,援疆工作结束前,通过与和田地区科技馆、洛浦县科协的协商,刘阳还为洛浦一小建设了全县第一个校园流动科技馆,作为献给学生最后的礼物,也为四年的援疆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洛浦一小建成洛浦县第一座校园科技馆
教育援疆不是一时的奔赴,而是精神火种的长久传递。当本地教师能独立设计实验课,当孩子们带着航天梦走进科技馆,这份跨越山海的守望相助,终将在一代又一代教育人的接力中,织就边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来源:发展北京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