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伏击”南非元首,以色列人在美遇害,特朗普外交全线失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2 18:19 2

摘要:昨天(5月21日),美国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又发生了一次“唇枪舌剑”,只不过这次冲突并非发生在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之间,而是特朗普与南非总统之间。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5月22日)也聚焦两个新闻。

第一,昨天(5月21日),美国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又发生了一次“唇枪舌剑”,只不过这次冲突并非发生在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之间,而是特朗普与南非总统之间。

坦率地讲,特朗普这次的行为是经过预谋的,西方媒体的话来讲,南非总统此次遭到了特朗普的“伏击”

此次特朗普在白宫展示的内容,不仅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从外交礼仪的角度来讲,也是非常不礼貌的。

第二,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两名以色列驻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在一座犹太博物馆附近被枪杀,凶手被捕时,还高喊“自由,自由巴勒斯坦”。

一方面,这反映了哈以冲突的争执;另一方面,这件事发生在美国,不但令美国很尴尬,也显示出特朗普调解俄乌战争、哈以冲突无果,甚至可以说反映了特朗普立场产生严重偏差。

表面上来看,虽然这两件事看似无关,但实际上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

01

接下来,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昨天在美国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生的“唇枪舌剑”。

大家可能还记得,在今年2月,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之间发生了骂战,当时很多人没想到会发生如此不礼貌的外交事件。

如今过了三个月,昨天在同一地点几乎再现了类似的场景,并且如果说三个月前,泽连斯基被指责是由万斯引起的,这一次,特朗普显然有备而来,所以西方媒体称这既是一次突袭,也是一次“伏击”。

先来讲一下此事的来龙去脉。

南非总统目前正在美国访问,并且昨天在白宫与特朗普进行了会面。起初,两人的谈话颇为融洽,谈论了天气、体育以及双方的往来等话题。

但后来,有记者提及了西方媒体正在传播的新闻,即在南非发生的所谓针对白人的屠杀或种族侵袭事件。

在讨论这个话题时,特朗普立即指示工作人员关闭灯光,随后播放了一段视频。

视频内容是关于在南非生活的白人,主要是荷兰人的后裔遭受辱骂、袭击和屠杀的场景,持续了约几分钟。

在视频播放结束后,特朗普再次要求打开灯光,并直接质问南非总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南非总统予以否认,声称这可能是误会,或者是有人故意制造的假象,视频里的行为并不代表南非政府的意愿。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朗普播放该视频时,他旁边还站着马斯克。

尽管马斯克最近已经基本淡出了美国政坛,但昨天南非总统抵达椭圆形办公室时,马斯克仍然出现在现场。

原因很简单,马斯克虽然拥有美国国籍,却在南非出生,因此他既是美国的国民,也是南非的国民,可以说他是美国和南非之间的“民间大使”。

此外,马斯克之前还经常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布有关此问题的文章和图片,并指责南非正在发生针对南非白人的种族屠杀。

如果了解南非长达30年种族隔离的历史,大家可能都知道,种族隔离当时是指南非白人对黑人的隔离甚至屠杀。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正是因为反对种族隔离,而被关押了27年,直到1990年才获释,成为民族英雄,并在世界舞台上成为了一盏所谓的明灯。

然而,自1990年至今已有35年的时间。现在,“种族屠杀”这一词汇被西方领导人、媒体和政客们普遍用以描述发生在南非的黑人对白人的暴力事件。

坦率来讲,作为一个严肃的新闻工作者、学者,甚至是政治家,应该从实事求是的立场出发。

当然,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我个人对此表示极大兴趣。因此,我建议大家在这一问题上不要过早下定论,而是要先广泛阅读和收集各方资料,形成我们自己的判断。这对媒体、学者来说尤为重要。

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另一个问题,即美国总统特朗普显然是有备而来的。若非有所准备,他就不会在记者提问时,命令关闭灯光并打开视频。

从外交礼仪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非常不妥的,这好比是对到访的国家元首进行突然袭击。如果你有需要讨论的议题,应当将其列入议程,而不是在客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提出。

而就在三个月前的同一办公室里,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伏击”事件。但区别在于,当时的“伏击”并非预先策划,而是由万斯挑起的。

此前,我就曾在文章中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评论,也还原了当时事情的来龙去脉,应该说不是特朗普有备而来,而是万斯主动挑起的。

坦率来讲,泽连斯基当时也缺乏一定的应对机制,所以双方才唇枪舌剑,但这个事儿有惊无险。从最近几个月的情况来看,白宫和泽连斯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相对较好。

结果没想到,同样的事情现在再一次发生,而且这次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已经成为了美国和南非之间的一场外交风波。

实际上,在发生这件事之前,双方的矛盾就已经有了苗头。

几天之前,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就宣布,他不会参加今年11月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举行的G20峰会。

之前所谓的南非黑人屠杀白人一事,不论真实性如何,在西方媒体中已流传了一段时间。因此,鲁比奥这次就以这个理由,公开拒绝出席在南非举行的G20峰会。

此次G20峰会是首次在非洲国家举行,如果鲁比奥和特朗普不出席,那也是美国第一次不参加G20峰会。

既然这个风波由来已久,那么按理说在两国领导人会面之前,这个问题本应有充足时间在正式议程中公开讨论,而不应采取突袭的方式。

因此,我的评论是:在外交礼仪上,特朗普是既不成熟也不老道。

所谓成熟,应体现在有一套处理问题的成熟方法,通过既定程序和公务员体系,自下而上地解决问题。而特朗普习惯于自上而下的极限施压,且往往亲自出面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

虽然元首外交有其特定的优势,但元首亲自参与突袭式行动,在外交礼仪上无疑是极为不当的。

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在阳光下谈呢?既然特朗普之前已经拒绝出席G20峰会,那么这次完全可以将其列入议程,没有必要采取突袭的方式,导致双方唇枪舌剑。

当然,南非与美国的关系下一步如何发展,我们还需观望。

据我们所知,会谈结束前,南非总统仍对马斯克抱有一些期待,希望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能对南非提供援助,特别是在星链计划上能够援助南非等。

然而,特朗普外交的不成熟与不老道,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不应以为这只是特朗普的个人风格,有时这可能对美国,至少对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战略而言,构成非常致命影响。

02

谈及极为致命这个词,我们不得不提到昨天(5月21日)发生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事件,这是第二件事。

该事件中,两名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在光天化日之下遭到枪杀。

虽然袭击者来自芝加哥,且已经被捕,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一行动是个人所为,还是一个有组织、有预谋的组织行为。

首先,从表面上看,这无疑给予美国巨大的打击,用我们民间的话来说,就是美国啪啪打脸

因为美国是以色列的盟友,以色列是美国的小兄弟,现在,美国居然无法在自己的首都保护其盟友大使馆的工作人员。

而且,这两名工作人员还是一对刚刚订婚的年轻情侣,这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丢脸的。

美国人可能会反驳说,美国国内枪击事件频发,但这同样是丑闻。

其次,这一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特朗普外交政策的无能与尴尬。

实际上,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的关系并不和谐,他对于内塔尼亚胡在哈以问题和加沙问题上的种种有过而之无不及的行为感到不满。

因此,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之间,或者更准确地说,美国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让人想不到的是,在这种微妙变化的过程中,两名以色列的驻美工作人员,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遇害,这使得特朗普政府陷入了巨大的尴尬之中。

然而,表面的尴尬无法掩盖其背后战略上的茫然,这就要今天的第三件事——俄乌战争结合起来看。

俄乌事件中,特朗普和普京的通话效应已经持续了几天,用我们的研判来说,美国最后将全面退出俄乌谈判,将事务交由俄乌两国自行解决

但如果让俄乌两国自生自灭,而欧洲也不出面干预,乌克兰恐怕难以支撑,因为小国无论如何都无法与大国匹敌。

特朗普政府啪啪打脸的地方在于什么呢?

在于特朗普曾扬言表示,如果他上台,24小时内就能结束俄乌战争,但如今四个月过去了,还是未能解决。

而且,特朗普经过与普京的三次通话,却最终暗示美国将全面退出俄乌谈判。

换句话说,特朗普对于这件事已经撒手不管了,而这不管的原因并不是缺乏意愿,而是缺乏能力。

正如中国的古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现在如果将这句话讲给特朗普听,他可能会反驳说,他本来就没有想揽这个瓷器活,也没有想成为世界领袖。

由此,从大的角度来看,美国的世界警察和世界领袖地位将荡然无存,至少会迅速地从神坛上跌落

而从小的方面来看,特朗普政府的外交能量、外交能力、外交潜能和外交智慧似乎也仅限于此了。

因此,未来的情况如何发展,我们仍需继续关注。

来源:邱震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