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邻里噪扰起纠纷 耐心调解促和谐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2 19:21 2

摘要:近日,敦化市人民法院法官用专业与温情架起沟通桥梁,成功调解一起因噪音问题产生的邻里纠纷,促使双方握手言和,维护了邻里关系和谐。

近日,敦化市人民法院法官用专业与温情架起沟通桥梁,成功调解一起因噪音问题产生的邻里纠纷,促使双方握手言和,维护了邻里关系和谐。

张某租用一处房屋用于夜间直播,直播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声音,邻居刘某认为严重影响到自己生活,尤其是到了夜间,噪音常常让自己和家人无法入睡。双方为此多次发生争执并报警处理,在派出所调解无果后,双方有了对立情绪。无奈之下,刘某诉至敦化法院。

承办法官认为案件处理不好,不仅严重影响当事人的生活,也不利于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为真正化解双方矛盾,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承办法官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引导双方疏导情绪,通过充分聆听让双方当事人都冷静下来,结合双方陈述,融合情、理、法耐心释法明理,向双方当事人普及相邻关系的相关法律规定和侵权的法律后果,引导双方理性审视矛盾,冷静处理纠纷。

最终,在承办法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调解下,双方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得影响对方正常起居生活,从此和平共处,该案得以圆满化解。

法官提示

宁静和谐的环境是人民群众心之所向,每位公民都应享有生活安宁的权利,民法典不仅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应当保护生态环境,还要保护自然人私人生活的安宁。法官也在此提醒,遇到噪声污染,要及时保存证据,并通过自行协商、投诉举报、诉讼维权等方式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隐私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说服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对个人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高音广播喇叭的;

(二)在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未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未采取有效措施造成噪声污染,或者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的;

(三)对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建筑物进行室内装修活动,未按照规定在限定的作业时间内进行,或者未采取有效措施造成噪声污染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规定造成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

第八十六条 受到噪声侵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侵权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对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相应的负有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处理。

国家鼓励排放噪声的单位、个人和公共场所管理者与受到噪声侵害的单位和个人友好协商,通过调整生产经营时间、施工作业时间,采取减少振动、降低噪声措施,支付补偿金、异地安置等方式,妥善解决噪声纠纷。

第八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产生社会生活噪声,经劝阻、调解和处理未能制止,持续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或者有其他扰乱公共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八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文字 | 苏 琳 图片 | 网 络

初审 | 熊婧言 复审 | 古钰镜

终审 | 杨 琦

来源:敦化市人民法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