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麦棉轮作喜获丰收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结硕果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2 18:55 2

摘要:5月19日,九江市武宁县船滩镇河潭畲族村的百亩麦棉轮作基地迎来金色丰收季,金黄的麦穗在风中翻滚,联合收割机轰鸣穿梭,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当日,九江民族村特派团和江西省棉花与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开展小麦现场测产,以科学数据验证麦棉轮作高效种植技术的增产实效,为

5月19日,九江市武宁县船滩镇河潭畲族村的百亩麦棉轮作基地迎来金色丰收季,金黄的麦穗在风中翻滚,联合收割机轰鸣穿梭,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当日,九江民族村特派团和江西省棉花与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开展小麦现场测产,以科学数据验证麦棉轮作高效种植技术的增产实效,为棉花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测产现场,由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专家、市县农技人员组成的测产小组通过现场测量实收面积、机收脱粒、精准称重等步骤,对小麦长势、亩穗数、穗粒数等开展抽样测产,并同步做好数据记录与核验。在测产过程中,技术人员还与种植户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播种时间、施肥种类与用量、耕作方式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情况,以确保测产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经测算,该基地小麦平均亩产达445.84公斤。

“此次测产数据有力证明了高效科学的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是粮食作物丰收的前提。”测产专家余炼中现场解读道,科学的田间管理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省经济作物研究所的农技人员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跟踪指导,也得益于农户对麦棉轮作高效种植技术的严格落实。

“过去这里是片荒地,现在种上小麦、棉花,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以增加10万元。”河潭畲族民族村党支部书记韩祖清算起增收账。他介绍,在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技术指导下,基地采用“小麦+棉花”轮作模式,将抛荒地改造为粮棉双优基地。通过选用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优选小麦品种,配套机械精量播种、科学施肥、无人机植保等技术,实现小麦亩产突破400公斤以上,棉花籽棉亩产达250公斤。

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王军文透露,该技术模式通过“双改双提”实现突破:改撂荒地为丰收田,提升土地利用率;改单产为双收,提升综合效益。经测算,麦棉轮作较传统棉田亩均节本增效达650元,真正实现棉农种田“有收益、有盼头”的种植目标。

丰收的背后是科技服务的精准发力。自去年播种以来,省经济作物研究所组建专家服务队驻点指导,从品种筛选、播种质量到田间管理全程把关。

“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对我们的麦棉轮作在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给予很大的扶持,并在这个种植技术、种植模式等方面提供了指导,为我们增产增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也给我们增添了信心。”河潭畲族村种植大户说。

王军文表示,麦棉轮作高效种植技术是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落实“藏粮于技”战略的创新实践,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优化了种植结构。下一步,将继续加强麦棉轮作高效种植技术推广,实现高质高效发展,让科技兴农的“棉花样板”在赣鄱大地开花结果,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