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50年,鄢陵的他为何总惦记校长的烟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2 20:07 2

摘要:1975 年春天,高中招生从春季改为秋季,这看似简单时间的调整,却在不经意间泛起层层涟漪,改变了众多学子的求学生活轨迹。(想看看本文作者孙海兴老师写的其它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多年前,鄢陵的他第一次坐吉普车,惹上了麻烦)

高中毕业50年,鄢陵的他为何总惦记校长的烟斗 ‖老家许昌

文‖孙海兴

1975 年春天,高中招生从春季改为秋季,这看似简单时间的调整,却在不经意间泛起层层涟漪,改变了众多学子的求学生活轨迹。(想看看本文作者孙海兴老师写的其它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多年前,鄢陵的他第一次坐吉普车,惹上了麻烦

回首彼时,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然而,学校领导们别出心裁,精心策划了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旨在助力学生更好地踏上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依据同学们的兴趣,划分出农业、工业、园林、文艺创作、卫生等诸多特色班级。

而我,有幸担任农业班团支部书记一职。每日,我与二三十位同学,在学校用完早饭后,便怀揣梦想,奔赴目的地。在那里,我们像是求知若渴的探险家,跟随经验老到的技术员,逐步探寻那些深藏在土壤与作物之间的渊博学问。

从精准无误地挑选适宜的农作物种子,到巧妙拿捏播种的最佳时机与深度;从悉心呵护幼苗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到密切留意每一株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独特需求,继而进行恰到好处的灌溉、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我们对农业知识的虔诚渴望。

其中,棉花管理常识更是我们钻研的重中之重。从棉花浸种催芽时,小心翼翼把控每一个步骤,期盼着生命的最初萌动;到营养钵育苗时,精心营造适宜环境,如同呵护脆弱的幼雏;再到移栽过程中,带着满心的期许与谨慎;从棉苗整枝、打杈时的专注,到治虫追肥时的一丝不苟,无一不倾注着我们的心血。

犹记得初次为棉苗打赘芽时,难以分清赘芽与果芽,以致常常错将果芽掰下。每到此时,王技术员总会笑容满面地打趣道:“又叫你们把它判了死刑。”说完,他便缓缓蹲下,用那布满岁月痕迹与辛勤劳作老茧的手指,轻轻一掰,赘芽便乖巧地掉落地面,似乎也在无声诉说着农业知识的精妙之处。

在紧张学习的空隙,我和全新等几位同学总是前往晒谷场,一展拳脚。一套套枝枝拳、大红拳、小红拳在我们的舞动下虎虎生风。(想看看上回发的老照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禁烧:许昌乡村干部的一天,真累啊

时常兴致高涨时,还会寻来木杆,两位同学对打阴手棍。棍影交错间,惊得满地麻雀扑腾飞起。

尽管我们的拳脚动作略显稚嫩,但充满了力量与热情。一招一式,都传承着南坞安头村传授的武术技巧,每一个马步、每一次出拳,都倾注着我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享受着这充满乐趣的时光,忘掉了所有的学习压力和疲惫。

值得一提的是,农业班的办公室就设在校长室,这一安排,也为我们半年的高中生活带来了一段别样的小插曲。当时,主抓农业班的王乃玉校长经常外出公干,参加各种会议、交流活动,为学校的各项事务奔波操劳。很多时候,校长室里都空无一人,而我因掌管钥匙,不知不觉间竟有了“半个主人”。

王校长的办公室简约而不失大方,在众多物件中,他那精致独特的黑色烟斗格外引人注目。这只烟斗乍一看普普通通,可细细打量,却仿佛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

每当校长稍有闲暇,便会习惯性地拿起它,开启一套独有的动作流程。他会用手指轻轻捏起一小撮烟丝,随后轻柔地将其填入小巧的烟斗斗钵之中。紧接着,他熟练地掏出火机,“啪”的一声,一缕袅袅青烟悠悠升上空中。他微微低下头,深深吸入一口,满是放松惬意。而后,只见他猛地用力一吹,烟灰簌簌落下。这番动作周而复始,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自然流畅。我们几个同学总是忍不住悄悄观察校长的这一连串动作,内心好奇。

偶尔,校长外出,我们几个便围在校长的办公桌前,壮着胆子近距离地仔细端详这只神秘的烟斗。不仅如此,大家还常常忍不住偷偷模仿校长抽烟斗的动作。我们用力深吸,试图感受那独特的氛围,可没想到烟味太过浓烈,呛得我们眼泪鼻涕直流,一个个狼狈不堪,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鼓起腮帮,努力把烟灰吹出,看着飞扬的烟灰,又觉得新奇有趣。

后来,校长发现了我们的小动作,却并未生气,反而面带微笑,将烟斗递过来,温和地说道:“想学真功夫,得先学会气沉丹田呀,孩子们!”

如今,恰逢高中毕业五十年,当我再次回首这段特殊的半年高中生活,心中感慨万千。那些在田间地头辛勤学习的日子,那些与同学们一起打拳耍棍的欢乐场景,以及校长那只独具特色的烟斗,都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中。每当我轻轻闭目回想,便能感受到它们散发出来的光芒和温暖,让我更加珍惜高中学习的那段时光。

另:当年的美好时光哪去了?那些曾经影响我们生活的风物为何慢慢无影无踪?为留住更多渐行渐远的消逝的老建筑、老寨、歌谣、现象、老行当、童年游戏等,“老家许昌”汇编了资料《消逝的风物》,希望留住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记忆。该资料长约29厘米,宽约21厘米,厚3厘米,重约3.2斤,50余万字,496页,全彩印刷,欢迎留言咨询……


【作者简介】孙海兴,男,中共党员,退休教师,许昌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面对》,另有多篇文学作品在《老家许昌》《文学时代》微刊等媒体发表。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来源:老家许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