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向毁林毁草行为雷霆“亮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2 20:55 2

摘要:今年以来,赤峰市围绕内蒙古关于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工作的部署,以“三北”工程为契机,聚焦毁林毁草突出问题,打出“顶层发力、科技赋能、严格执法、全民共治”组合拳,生态保卫战初战告捷。

松山区企业擅自改林地用途、林西县6人非法开垦、敖汉旗村民占农用地超10亩……5月12日,赤峰市再次曝光毁林毁草典型案例,向破坏生态行为“亮剑”。

这些案例背后,折射出生态保护工作的紧迫性与艰巨性,也促使赤峰市迅速行动,打响了一场生态保卫攻坚战。

今年以来,赤峰市围绕内蒙古关于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工作的部署,以“三北”工程为契机,聚焦毁林毁草突出问题,打出“顶层发力、科技赋能、严格执法、全民共治”组合拳,生态保卫战初战告捷。

4月29日 ,赤峰市召开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工作推进会议。(资料图)

顶层发力,织密责任网。赤峰市委、市政府把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当作“头等大事”,印发整治方案,成立由市委副书记挂帅的专项机制,定下排查、整改等五大任务,每周调度、每月通报进度,给整治工作上了“制度保险”。

责任体系的有效运转,关键在于层层落实。赤峰市以林长制为抓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既当“指挥官”又当“战斗员”,尤其紧盯苏木乡镇、嘎查村,把责任压实到基层干部、护林员这些“前哨”身上,确保毁林毁草行为一露头就被发现。

阿鲁科尔沁旗坤都镇扎实推进毁林毁草违法行为整治工作。(资料图)

责任落地生根的同时,技术手段的运用也为生态保护装上了“千里眼”。赤峰市林草、自然资源等多部门464名骨干组成“侦察兵”,靠卫星遥感图斑“天眼”,搭配无人机航拍和地面巡查,完成全市林草资源“地毯式”排查。今年已核查1329个图斑线索,锁定494处问题地块,涉及面积7100亩。公安和林草部门还成立督导组,开展3批次联合行动,帮基层解决办案难题。

在敖汉旗,无人机每天在数万亩林区、草地“巡逻”,实时传回影像数据。“智能监控+人工巡护’双保险,让偷伐偷垦无所遁形。”敖汉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张宝东说。

红山区工作人员深入各村田间地头,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过往群众普及林草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资料图)

科技赋能,精准揪出“破坏者”。今年,赤峰市给生态监管装上“智慧大脑”,搭建“空天地”监测网,用“奥维”“ArcGIS”软件比对卫星图斑,结合国土数据和实地核查,精准锁定违法面积和时间。今年春季,赤峰市依靠遥感监测发现378个疑似图斑,核实出99起违法案件。

“在精准发现问题后,针对各类线索,多部门联合‘会诊’,477个自治区下发图斑全部按时核查,对查出的问题建立‘一案一档’,进行了分级分类整改。”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陈宗涛介绍。

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林草工作人员在人流量大的重点区域和村庄醒目位置悬挂精心制作的宣传条幅。(资料图)

然而,要彻底遏制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靠法律的雷霆手段。

赤峰市林草局与公安建立“行刑衔接”机制,案件线索统一入口,材料不全的退回补充,符合条件的火速办理。对不同类型案件,按《依法惩治毁林毁草违法犯罪办案工作指引》等文件分类处置。针对非法开垦面积大、反复作案等重点问题,公安机关发起凌厉攻势,从严从快依法打击。

截至目前,赤峰市已破获刑事案件298起,刑事拘留265人;查处行政案件146起,批准逮捕13人,形成强力震慑。

生态保护不仅靠执法,更需要全民参与。在赤峰市各乡村,宣传车穿梭于村组和田间地头,“大喇叭”循环播放着政策,流动展板现场普法。这些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赤峰市线上线下齐发力,制作普法视频、发放53.3万份宣传单,举办140多场宣传活动,曝光92个典型案例,让生态保护理念家喻户晓;12个旗县区公布举报渠道,查实17条群众线索,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护林护草。

从顶层设计到全民行动,从科技监测到重拳执法,赤峰市用四招组合拳守护绿水青山。未来,这座城市将继续发力,让北疆生态屏障更牢固,让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王塔娜

新闻编辑:徐跃

来源:内蒙古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