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32届欧洲肥胖大会(ECO 2025)于当地时间5月11日在西班牙马拉加正式开幕,会议上,来自欧洲及全球各地的肥胖研究专家、科学家、临床医生、公共卫生专家、政策制定者、倡导者以及肥胖症患者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肥胖症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管理策略及政策发展方向
第32届欧洲肥胖大会(ECO 2025)于当地时间5月11日在西班牙马拉加正式开幕,会议上,来自欧洲及全球各地的肥胖研究专家、科学家、临床医生、公共卫生专家、政策制定者、倡导者以及肥胖症患者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肥胖症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管理策略及政策发展方向。本刊在会议现场采访了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心理学教授、巴塞罗那Bellvitge大学医院临床心理学系进食障碍科Fernando Fernandez-Aranda教授,分享肥胖与饮食失调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管理策略。
Q1
肥胖与饮食失调患者存在共同的临床和认知特征,尤其是执行功能领域的认知缺陷。您认为这些共性特征对临床实践有何具体启示?例如,是否应调整现有的筛查工具或干预策略?
Fernando Fernandez-Aranda教授:在临床实践中,需高度重视肥胖症患者的筛查与诊断。针对该类人群,应同步开展进食障碍的系统性筛查。研究表明,进食障碍与终生肥胖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且该共病状态可能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目标人群实施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构建多学科诊疗体系时,除内分泌科医师及营养师外,心理学科专家亦应被纳入核心团队,通过跨专业协作机制共同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以优化患者综合管理效果。
Q2
研究指出,肥胖与饮食失调共病患者的心理病理症状更严重,且治疗反应较差。您能否进一步解释这种共病性如何影响治疗决策?未来是否需要开发针对共病群体的整合性治疗方案?
Fernando Fernandez-Aranda教授:在临床干预框架下,认知障碍应被确立为康复方案设计的重要考量要素。针对饮食障碍及肥胖症伴发暴食行为等病理现象,是在治疗时需要注意的。从精神医学视角深入解析认知障碍的成病机制具有重要价值,相较于单纯症状学描述,对认知维度、情感诱因等致病要素的溯源分析,更有助于揭示心理病理机制的演变过程。这种病因学探究对于制定精准干预策略,较单纯症状识别更具临床指导意义。
Q3
基于您的跨学科研究背景(如心理学、神经生物学),您认为未来研究应如何深入探索肥胖与饮食失调的跨诊断机制?例如,基因、神经回路或社会文化因素是否可能成为关键突破口?
Fernando Fernandez-Aranda教授:临床有必要构建系统化跨学科诊疗体系,该体系不仅需纳入疾病类型,更需考量跨学科协作涉及的多元要素。实践中通过多专业团队协同实施动态评估与个性化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压力调控训练、困境应对策略等适应性技能培养,逐步替代既往非适应性进食行为模式,实现生物-心理-社会多维度的治疗目标。
Shared Clinical and Cognitive Factors in Obesity and Related Eating Disorders
肥胖和相关EDs共同的临床和认知因素
引言:饮食失调与肥胖是复杂的健康问题,两者共享多种风险因素和发病机制,且共病状态会加剧其严重程度。这两种疾病的共存可能影响其严重程度及对治疗的反应。鉴于饮食失调在肥胖人群中的患病率上升,反之亦然,亟需采用整合性方法研究其共病关系,并识别与分析两者的共同特征与差异。本研究旨在探讨体重相关问题与饮食失调的共同特征及其复杂性,并探索两者在共病患者中的相互关系。
方法:本研究报告了欧盟正在开展的eprObes-EU项目(肥胖早期预防研究项目)中多项横断面与纵向研究的结果。研究分析了1000余例饮食失调患者、肥胖患者及共患两种疾病患者的临床与认知特征。
结果:初步结果显示,各组患者在临床和认知特征上存在共性,尤其在症状表现、人格特质、认知特征(执行功能领域)及精神病理学方面。饮食失调患者合并终生肥胖史,或肥胖患者合并饮食失调史,均与更严重的总体精神病理学表现、更明显的人格功能障碍以及更差的治疗反应相关。
结论:上述发现为早期筛查的重要性提供了新视角,并强调了跨学科诊断特征在饮食失调患者及肥胖人群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结局中的关键作用。
来源:国际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