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个月,小李带着孩子去小区附近的游泳馆消暑。玩了一下午,回到家后没多久,孩子就开始发烧、喉咙痛,后来被确诊为“咽结膜热”,一种通过泳池水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医生说,这种情况在夏季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人群密集、水质管理不到位的游泳场所。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者,
上个月,小李带着孩子去小区附近的游泳馆消暑。玩了一下午,回到家后没多久,孩子就开始发烧、喉咙痛,后来被确诊为“咽结膜热”,一种通过泳池水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医生说,这种情况在夏季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人群密集、水质管理不到位的游泳场所。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者,是否曾担心过游泳会不会传染疾病?其实,只要做好防护措施,我们完全可以在享受清凉的同时,远离传染病。
很多人觉得游泳是种健康的运动方式,却忽略了它也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夏季气温高,人们出汗多、免疫力相对下降,而公共泳池人流量大,细菌和病毒更容易滋生和传播。
常见的通过泳池传播的疾病包括: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结膜热、肠道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皮肤真菌感染(如体癣)、以及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沙眼等。这些疾病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还可能在家庭成员之间交叉传播。
根据《中国学校卫生》2021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南方多个城市的公共场所泳池中,有超过30%的样本检测出微生物指标不合格,尤其是大肠杆菌超标问题较为严重。这说明,泳池的卫生状况不容忽视。
虽然所有人都有可能因为不当的游泳习惯而感染疾病,但以下几类人群尤其需要注意:
首先是儿童群体。他们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且在水中玩耍时容易吞咽池水或揉眼睛、抠鼻子,增加了感染几率。其次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他们的免疫力较弱,一旦感染恢复时间更长。此外,皮肤有伤口的人群也容易因接触污染水源而导致皮肤感染。
因此,家长带孩子去游泳前要特别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是否有感冒、腹泻、皮肤破损等情况;而本身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建议选择水质良好、人流较少的正规场馆,并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预防的关键在于“防患于未然”。首先,选择正规、卫生条件良好的游泳场所至关重要。可以查看场馆是否公示水质检测结果,是否有专业消毒设备和人员操作记录。
其次,进入泳池前要做好自我防护。例如佩戴防水泳镜、鼻夹和耳塞,避免池水直接接触眼睛、鼻腔和耳道;使用一次性卫生坐垫,避免直接坐在公共区域的座椅上;不要在泳池内吐痰、排尿或吞咽池水。
最后,游泳结束后也要及时清洁身体,特别是耳朵、鼻腔和私密部位。洗澡时使用抗菌肥皂,必要时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帮助清除潜在病菌。
如果你或家人在游泳后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眼部红肿、皮肤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如实告知近期是否有游泳史,以便医生做出准确判断。
大多数由泳池传播的疾病属于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不需要特殊治疗,休息和对症处理即可恢复。但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如高烧不退、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必须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同时,为了防止疾病进一步扩散,感染者应避免再次前往公共泳池,直到完全康复。
夏天游泳确实是一种极好的消暑方式,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隐藏的健康隐患。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识别高危人群、掌握科学防护方法,才能让我们真正享受健康又快乐的夏日时光。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提供实用的参考信息,让你在下一次跳入水中之前,心里更有底,身上更安心。
来源:柒小姐穿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