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吨级驱逐舰就这么坏了?朝鲜“高科技”变渣!金正恩发飙…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2 19:34 2

摘要:船下水的时候,船后面的速度比较快,而前面的比较慢。结果,船尾突然失控,滑板脱离轨道,船底被撕裂出破孔,整艘船歪斜着停滞在船台上,仿佛在抗议这场荒诞的演出。

朝鲜刚建造的新船坏了,下水没成功!

金正恩看了“现场直播”,脸直接绿了。

并且说这是犯罪行为,要专门成立调查小组调查。

怎么坏的?

船下水的时候,船后面的速度比较快,而前面的比较慢。结果,船尾突然失控,滑板脱离轨道,船底被撕裂出破孔,整艘船歪斜着停滞在船台上,仿佛在抗议这场荒诞的演出。

焊接口直接就挤压开了,有的是撕裂开的。

一下水,水从船体侧面一面喷出来,船板上裂开了大口子。

这艘船是由朝鲜南浦造船厂造出来的,这个船厂是朝鲜大规模军需造船基地,金正恩对这个船厂期望是打造“世界一流重要战舰”,在这里,能看到的朝鲜海军新势力。

说回来,新船下水失败,很可能就是船下水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那就是专业水平还不行,还有下水这个“项目”管理也不行。

船对应的还有焊接技术、船台设施、下水技术、动力技术,这些朝鲜也一般,是不是都有点问题现在就等查的结果!

话又说回来,朝鲜以前造的是最大排水吨位是3000吨,这次是5000吨,朝鲜能不能承受和承担,不得而知。

也就是说5000吨巨轮,朝鲜没有这样的技术,就请了俄罗斯专家,俄罗斯专家一再强调焊接误差是1毫米以内,结果朝鲜按照以前他们造船的经验误差是3毫米,且不以为意。

结果,悲剧了!

国家领导人看了一场“惨案”

他们有演练过吗?

其实,在4月24日,朝鲜南浦造船厂就一艘“崔贤号”的5000吨级驱逐舰滑入水中,并成功下水。

这是朝鲜历史上首艘配备四面相控阵雷达、隐身设计和74个垂直发射单元的“高科技战舰”,从开工到下水仅用400余天,朝鲜媒体将其誉为“海军现代化里程碑”。

国际观察家们瞠目结舌——毕竟,这艘船的技术参数听起来像是直接从科幻小说里抄来的,而朝鲜的造船工业此前还停留在“渔船改装巡逻艇”的水平。

一时间,“朝鲜速度”成了军事论坛的热梗。然而,仅仅一个月后,朝鲜的“高科技神话”就在众目睽睽下碎成了渣。

结束“神话”的就是昨天这艘5000吨的船。

它完美暴露了朝鲜军事工业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质。

一个月前,“崔贤号”下水时,朝鲜媒体曾骄傲宣称其设计“融合外倾与内倾复合结构”,俨然隐身战舰的东方传人;而清津事故中,同一批工程师却连滑道平行度都搞不定,仿佛一夜之间集体失忆。

金正恩的“雷霆之怒”与政治算术

金正恩的愤怒显然不止于技术失误。

他现场定性——“指挥不熟、操作不慎”。

他随即将这一技术事故上升到责任事故——“这起事故完全由做事不慎、不负责任和不科学的经验主义所造成;是既不可有、又不可接受的严重的重大事故、犯罪行为”。

这种定性大致意味着有人脑袋难保,丢脑袋的大致不会是元帅的那些“宝贝”或清津造船厂的绝大多数工人阶级,很可能是厂长、指挥下水的中层干部以及相关人员恐怕要首当其冲。

金正恩恼火的,不是新舰下水没下成,而是这件事情“损害了我们国家的尊威与自尊心”。

他在讲话中将事故定性为“损害国家尊严”的政治事件,要求在下月党中央全会前“无条件修复”舰体,并点名批评军需工业部、船舶设计所和造船厂,扬言要“立案审查”。

这番表态颇值得玩味,与其说是追责,不如说是危机公关。

毕竟,这艘卡在船台上的驱逐舰不仅是军事资产,更是金氏政权“强盛大国”叙事的实体广告。

有趣的是,朝鲜对事故的处置方式充满“特色”。

金正恩强调修复是“直接关乎国家权威的政治问题”,要求工人们用“火热的爱国忠诚”完成任务。这几乎是在暗示:技术可以失败,但面子绝不能丢。

于是,一场本应聚焦技术反思的事故,硬是被扭转为“忠诚度测试”。

国际围观与“不对称威慑”的悖论

这场事故的国际反响同样耐人寻味。

曾经,朝鲜"崔贤号"下水时,韩国军方虽然嘴上对朝方装备不屑一顾,私下却绷紧了神经。

某些外媒甚至猜测,朝鲜可能获得了"神秘大国的黑科技"。

然而清津号的这场事故,瞬间把紧张情绪变成了全网群嘲。

但笑声背后,暴露的是朝鲜军工的致命伤:在技术封锁和资源匮乏的夹缝中,他们试图靠"重点突破"来秀肌肉,可基础工业的短板,让这种野心成了沙滩上的城堡。

如今那艘卡在船台上的钢铁巨兽,成了最讽刺的展品,它既戳破了"崔贤奇迹"的泡沫,更像一则现实寓言:

当政治口号撞上物理定律,再响亮的"强国梦"也会被一声金属扭曲的惨叫,按下暂停键。

我们还是等待调查事故…

---End---

来源:艾斯特论品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