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8年,央视第一次转播世界杯,中国人首次得以在电视上看世界杯。当时炙手可热的球星肯佩斯、马拉多纳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球迷们的兴奋可想而知。同样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解说员富有激情的解说。这个解说员就是宋世雄。
1978年,央视第一次转播世界杯,中国人首次得以在电视上看世界杯。当时炙手可热的球星肯佩斯、马拉多纳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球迷们的兴奋可想而知。同样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解说员富有激情的解说。这个解说员就是宋世雄。
后来央视转播国际体育赛事逐渐多了起来,宋世雄也成了家喻户晓的体育赛事解说员。有温度、有激情,非常励志,他的解说风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那些年,不知有多少人被他的热情点燃。
一 从中国女排五连冠说起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克服重重困难夺得奥运冠军。用一句时髦的话讲,这次是爆冷夺冠,因为中国女排并不是这届奥运的夺冠热门。这就要说到这次比赛的坎坷了:小组赛被分到“死亡之组”,组内有美国队、塞尔维亚队、荷兰这些劲敌,有惊无险从小组赛出线后,又遇上强旅巴西队,可谓是一座山头又一座山头。最终女排姑娘们靠着顽强精神战胜对手,登上冠军领奖台,一战成名。
拿了冠军,姑娘们一夜之间成了明星,比如天赋极高的朱婷,技术全面的张常宁,“北长城”颜妮,“暴力”二传丁霞都有一众粉丝追。而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女排主教练郎平。
提到郎平,很多人都会想到她们那一届女排创造的辉煌历史。当时的女排主教练袁伟民带着12名队员孙晋芳、张蓉芳、郎平、陈亚琼、周晓兰、杨锡兰、梁艳、姜英、郑美珠、曹慧英、杨希、陈招娣,在国家经济建设刚步入正轨、物资还很匮乏的年代,怀着“创业精神”,在简陋的条件下开展“魔鬼式”训练。
功夫不负苦心人,那一代女排人不仅实现从0到1的突破,而且创造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1981年日本世界杯、1982年秘鲁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日本世界杯、1986年捷克斯洛伐克世锦赛,一连拿下5个世界冠军,缔造了世界排球史上“五连冠”的神话。当时央视转播了比赛盛况,全国观众得以共同见证那些荣耀的高光时刻。
其中最让人难忘的是第一次获得世界杯赛冠军时,解说员宋世雄那富有感染力的解说:“亲爱的观众,当你看到中国女排运动员在场上的精彩表现,可曾想到,她们是付出了多少代价啊!”
宋世雄对郎平的精彩表现赞不绝口。从他的深情解说中,全国观众第一次听到“铁榔头”这个称号。他说,“中国的铁榔头一锤一个雷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铁榔头”成为包裹着全国观众对郎平满满敬佩和欣赏的称号。
可以说,“五连冠”不仅是中国女排的励志传奇,更是铸就女排精神的基石。而宋世雄高亢的声音和饱满的激情,与这种精神相得益彰,点燃了亿万观众的爱国情怀,鼓舞了青年为理想勇于拼搏奋斗。
后来,随着我国转播体育赛事越来越多,电视台出现了战术分析精准到位的专业体育评论员,也有电视台邀请退役运动员对比赛进行细致、专业的分析讲解,但还是有很多人怀念宋世雄高亢声音和励志表达。
二 中国体育的“主流声音”
宋世雄于1960年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解说员,在1984年调入央视,到2000年退休,从事体育解说40年,解说过上千场体育比赛。他的解说有感染力,能调动观众的情绪,用他自己的话讲,这里面不仅是专业的技巧运用,还有深入故事背后的有感而发。
从专业角度讲,首先,他的解说风格深受我国第一位体育解说员张之的影响,特点是高亢激昂、声情并茂,同时也注意分寸感的拿捏,利用情、声、气营造感染气场,把观众的积极情绪调动出来,又不会让人觉得太夸张。
另外,他有良好的节奏掌控能力。他的解说乍一听语速非常快,但如果认真听就会发现其中有徐缓有紧张,有稍长停顿的思考留白,有高潮时的情绪迸发。如果仔细分析还能看出,他对细节性场景的捕捉,让人觉得亲和、接地气。
这些专业功夫都是多年苦练练出来的。早年他到体育场、到楼顶,练习口眼并用,看到什么说什么。观众看到他雄临场发挥张弛有度、自然流畅,都源自勤学苦练。
而要说到“有感而发”,那就更的需要花时间和精心准备的细致活儿了。以解说中国女排夺冠为例,他需要先搜集大量的资料,对女排这支队伍有一个整体认识,比如各种比赛赛况、每个运动员的表现;此外,他还要去训练场,亲自参观女排姑娘的训练,了解她们日常训练情况。
实地探班,他看到,新队员郎平为了提高身体机能,让医生踩她的双腿,疼得流眼泪、咬破了嘴唇也不哼一声。他还了解到,当时每个队员都带着生活重担坚持训练,有的是伤病困扰,有的是家庭困难,但大家都能把个人困难放一边,专注于提升体能和技术,专注于赢得比赛。
在女排夺冠时刻,他把亲眼看到的姑娘们挥汗如雨的细节讲出来时,可以想象屏幕前的观众的感动之情。他那句“太不容易了”,更是把所有人的情绪拉到最高点。那一刻女排精神成了国人心中最刻骨铭心的精神力量。而那些激情饱满的解说词,也是宋世雄的真情流露。
从业几十年,他一直是女排的铁杆粉丝,更是把郎平视为自己的偶像。2019年,80岁的宋世雄探班女排时,老人仍然是粉丝模样向二十出头的姑娘们鞠躬致谢、送上祝福。
在谈到职业素养,宋世雄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说,体育转播员要全身心的投入,精神高度振奋,情绪非常饱满,这样才能和比赛场上激烈的运动相谐调。这也是“宋氏解说”能成为那个时代“主流声音”的奥秘所在。
多年的敬业付出,宋世雄收获了金话筒特殊荣誉奖、美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协会“最佳国际广播电视体育主持人”、中国体育广播杰出贡献奖、中国电视主持人25年杰出贡献大奖等多项荣誉和奖项。
如果按工作算,以2000年为界,宋世雄的人生可以划分两半,前一半是以工作为主旋律,后一半是退休后享受生活。而说起宋世雄的生活,就不能不提他的同行兼妻子钟瑞。
三 完美谢幕
钟瑞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期知名播音员,主播过《新闻和报纸摘要》《空中大舞台》等多个节目。1960年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后,勤奋好学的宋世雄经常向同事请教,给他指点最多的除了张之,就是钟瑞。一问一答,一来二去两人慢慢熟悉起来,感情也不断升温、升华,5年后两人喜结连理。婚后两人育有一双儿女。
说起来他们感情的催化剂还是两人的共同爱好,京剧。宋世雄小时候就经常跟母亲去看戏,像《野猪林》、《连环套》、《闹天宫》等名家名剧都看过。他不仅看,看完还会学着唱戏词比划比划。后来,他利用京剧的说唱功夫提升体育解说的“贯口活”,甚至把京剧语言运用到解说当中,制造了很多感染力强、接地气的解说词。
钟瑞出身书香门第,他们一家都对京剧情有独钟。钟瑞很小的年纪就在舞台上唱过“苏三离了洪洞县”,后来还考上了戏曲学校,因为家人反对最后放弃就读。跟丈夫宋世雄一样,钟瑞也将京剧的念白抑扬顿挫、吸气运气等技巧运用到播音上,让播音内容更有感染力。这也是她主播的节目深受听众喜爱的“诀窍”。
2000年,宋世雄从工作岗位退休,钟瑞也一起退下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同行接棒,完成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他们如释重负,开启退休生活,看电视、旅游、陪伴孩子。有一次上访谈节目,宋世雄感慨,自己干了半辈子播音主持,退休后终于有机会好好看电视了,终于有时间弥补生活遗憾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声音。宋世雄和钟瑞,他们是我国早期播音主持界的翘楚。在改革开放初期,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各行各业亟需精神力量鼓舞士气,可以说,宋世雄的那种励志表达带着时代烙印。就像《中国足球报》前主编杨迎明说的,那个年代,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特别需要宋世雄的这种真性情的励志表达。
而今回忆起那个春潮涌动、万象更新的岁月,过来人身上仍会涌起一股力量,那是打破观念牢笼和思维定势,求变求新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推动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昂首挺胸,一路上前。在这里为宋世雄老师送上诚挚的祝福!
参考文献
央视网.女排精神:推动民族复兴的英雄基因
凤凰娱乐.宋世雄:一个时代的国家声音
中国传媒大学. 宋世雄的体育解说艺术
央视.与戏结缘——戏迷夫妻·体育名嘴和他的夫人
来源:混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