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红山森林动物园听见诗意与鸟鸣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2 20:47 2

摘要: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内热闹非凡,“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专场活动在此举行,诗人、作家、朗读者和自然守护者以诗歌为纽带,为珍稀动植物发声,共赴一场治愈心灵的诗意之约。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内热闹非凡,“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专场活动在此举行,诗人、作家、朗读者和自然守护者以诗歌为纽带,为珍稀动植物发声,共赴一场治愈心灵的诗意之约。

自然与诗歌跨界融合,吸引超20万人互动参与

现代快报记者获悉,今年是红山森林动物园与“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活动携手走过的第三年。在这三年间,超过20万人直接参与了这一盛会。今年的活动更是获得了公众空前的热情响应。活动新增了诗歌创作大赛环节,自5月初启动诗歌征集以来,共收到了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参与者的752份诗歌作品。

“参与此次活动的有小学生、大学生,有忙碌的上班族,还有动物保护志愿者。大家都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是爱逛动物园,爱观察动物和自然。动物园作为展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创造了人与自然邂逅的机会,也触发了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一首首动人的诗句就此诞生。”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在致辞中表示,这些诗句,是温柔的警示,也是行动的号角。相信当保护自然的理念通过诗歌传递,便能跨越圈层,触动更多人的心灵。

全民共筑诗意生态,为珍稀动植物撑起保护伞

开幕式上,小学生代表用稚嫩而真挚的声音吟诵对自然的赞美,动物园饲养员以亲身经历讲述与动物相处的温情故事,诗人代表则用凝练的诗句传递生态保护的哲思。多元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现场还举行了诗歌创作大赛颁奖仪式,为荣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的40余篇优秀作品,以及获得特别组织奖的单位代表颁发证书。

获得大赛一等奖的南京传媒学院“宁聚星希望”实践团志愿者刘燕,深情朗诵了她为细尾獴量身创作的《春日盲盒》:“嘘——她自幽秘地洞探出娇容,莫被那蓬松大尾的柔波欺弄,这分明是能单爪掀翻蜥蜴的‘女王’黑眼圈,是她彻夜批阅‘自然奏章’的勋章……”每到周末,刘燕便会和同学相约红山森林动物园细尾獴馆,投身志愿工作。朗诵结束后,她分享道:“细尾獴非常喜欢晒太阳,若大家清晨造访,便能撞见它们肚皮朝天,惬意地躺在土丘上,非常憨态可掬。”

红山森林动物园即将开放的非洲片区的饲养员潘舜,则以浑厚的嗓音,朗诵了著名诗人龚学敏创作的《动物园,一种叫做红山的生态叙述》。谈及读诗感悟,他认为,作者用多维视角描绘了动物如何与环境共存,这与动物园日常的保育工作有着共通之处。“只有当我们俯下身子,慢下来,尝试以动物的视角和节奏去观察这个世界,我们才能领会到生物多样性对于一个生命来说有多么重要。”潘舜说。

解锁生物多样性密码,让科技吟唱自然诗

活动现场还开展了主题沙龙活动,诗人臧棣,诗人、文学作家张执浩,书籍设计师朱赢椿,诗人、散文家、书法家津渡,《诗刊》社编辑部副主任彭敏,围绕“诗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展开深度对话。

为红山森林动物园编写过《红山动物园是我家》《熊在吗》《我们不是野兽派》等多本创意书籍的朱赢椿,呼吁大家:“不要总是追着明星动物,也要去关注普通的动物。”他透露,未来可能会出版一本关于蛇的书。“我们会挖掘一些边缘的、尚未被大众追捧的动物。当大家用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它们时,我们的呈现方式也会更加丰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在中国古代诗词长河中,有很多关于动植物的有趣的诗词。彭敏现场分享道,有一位诗人不仅擅写动物,更是一位颇具心得的动物饲养者,此人便是李白。李白年轻时与朋友隐居在四川山中,养了1000多只珍稀鸟类。不仅如此,李白个人的精神图腾也是动物。他一生自比大鹏,即便怀才不遇,但他仍然觉得自己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尽管现实中不存在大鹏,但红山动物园许多动物身上,都有着大鹏般的精气神。希望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汲取动物身上的精神力量,融入火热生活与拼搏奋斗的青春中。”彭敏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特别引入NFC技术,推出多项沉浸式互动体验。漫步活动现场,一组组“会朗诵”的有声海报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轻轻一碰,海报就会互动播放于坚、王计兵、苏笑嫣、陈年喜等朗诵的自然诗歌。现场还展出了用真实的树叶、树皮等自然元素创作的艺术手工品,以及自然诗歌创作大赛优秀获奖作品、诗人们为红山创作的专属诗歌。开幕式最后,在红山森林动物园北门湖草坪举行了“救助鸟类放归仪式”,春季救助来的喜鹊幼鸟经救护长大后,在大家的见证下重返蓝天。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任雨风/文 施向辉/摄

来源:现代快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