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说他荒唐可笑,可他却成为功德林里最幸运的战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5 22:56 2

摘要:他们至少是少将级别,以前都是国民党的地方大吏,当中不少人还是国军里的高级指挥官。

新中国成立初始,关押在功德林的国民党战犯都不是一般人物。

他们至少是少将级别,以前都是国民党的地方大吏,当中不少人还是国军里的高级指挥官。

而我今天要说的,是一位在国民党早期就赫赫有名的人物。

想当年,蒋某人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成立了复兴社,其核心成员均为蒋的心腹,史称“十三太保”,而此人就是名符其实的“大太保”。

由于他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因此胡宗南、黄维等人见到他都要恭恭敬敬地叫声大哥。

就连当时被称为“黄埔三杰”的蒋先云、陈赓、贺衷寒都和他关系甚好。

更令人惊叹的是,李大钊和周总理都曾是他的老师。

东征时期,他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参加过讨伐北洋军队的战斗。

按道理,像他这样的老资格即使没有跟着我党走,也会在国民政府混得风生水起。

可实际上,这位老大哥却是高开低走,政治生涯不仅没有飞黄腾达,后来还被蒋某人打入了“冷宫”。

更滑稽可笑的是,国民党败退台湾前,蒋某人虽不喜欢他,仍嘱咐胡宗南接他离开大陆。

可他倒好,既不去台湾,也没有投奔我党,反而是出家当了和尚。

翻看他的人生经历,简直是拍了一部令人哭笑不得的荒诞剧。

所以,有人说他幼稚可笑,有人说他天真单纯。

可现实中的他却是功德林里最幸运之人,最终得以高寿离世,不得不让人感慨命运之无常。

他就是黄埔军校学员里行事最特别,年纪最大的曾扩情。

上世纪前半叶,中国的历史是风云变幻,但凡能在那个时代出人头地者,基本上都有过人之处。

曾扩情也不简单,黄埔第一期入学考试就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入选。

要知道,当时第一名之人是大名鼎鼎的蒋先云。

穷苦人家出身的曾扩情能考第二名,可见他的实力相当不俗。

可起点这么高的曾扩情为何在国民政府中混得越来越差,完全不如之前的那些小弟了?

或许沈醉在其回忆录说的一句话可以概括其中部分原因:“因为他(曾扩情)一生曲曲折折,奇奇怪怪,有时竟到荒唐可笑的程度。”

平心而论,在曾扩情早年生涯里,蒋某人对他非常信任与关爱,视其为得意门生。

要不然,曾扩情也不会成为蒋某人的随从秘书,复兴社十三太保的老大,军事委员会四川军事特派员。

而他在蒋某人面前失宠的原因说来也挺好笑,全缘于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

当时,曾扩情作为随行人员被张学良扣留在西安。

换作一般人,要么老老实实地被软禁,要么就表现出一副忠于老蒋的姿态。

毕竟张学良的目的不是夺权,而是想联蒋抗日。

对于被扣留的其他国民党大员,并不会采取过激的行动。

作为蒋某人心腹之一的曾扩情,当时不知怎么想的,居然听从张学良的建议,主动在广播中呼吁不要用武力解决西安问题。

这在蒋某人眼中看来无疑是背叛行为,因此西安事变结束后,曾扩情被蒋某人交与戴笠囚禁于南京的监狱中。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他又重新被启用,任第八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陆军大学政治部主任。

只不过从那以后,他再没有获得过老蒋的信任。

所以,沈醉说他遇事马虎,不爱动脑筋并非是没有道理。

曾扩情这种遇事犯糊涂的例子在1949年表现得尤为突出。

当时的国民党已经兵败如山倒,留在大陆的人要么是选择起义走向光明,要么追随老蒋去台湾。

可曾扩情既不去台,也不凭借以前的老关系联系我党,更没有继续打内战的想法。

他这番谜之操作把很多人看傻了眼,不知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直到解放军派人去逮捕曾扩情,他还满不在乎地说,我已皈依佛门当和尚了,你们还在抓我做什么?

这几句话逗得几位解放军哈哈大笑,很坦白地告诉他,别说你这种出家才几天的假和尚,就是削发多年的原军统行动处长宋灰鹤这样的真和尚我们也都抓了起来。

曾扩情这才傻了眼,悔恨自己没有早点逃走。

据曾扩情女儿后来回忆道,说父亲此举是看透了老蒋本质,所以不想再去台湾伴君如伴虎。

可这件事在当时被人们传为笑谈,许多人说如此重大事情,他用这种连小孩子都不会相信的简单办法,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即使是被抓以后,曾扩情仍旧是时常犯糊涂。

刚开始被关在重庆白公馆时,楼上住的是级别高的犯人,日子过得比楼下的要滋润。

可曾扩情却一根筋认为关在楼上的人都是重犯,囚禁时间肯定比楼下的时间长,所以坚决不肯住楼上。

等到西南公安部解散后,楼下的普通罪犯都送往农场去劳动改造,曾扩情又被搬到楼上关押,他别提有多后悔了。

不过没多过久,陈赓大将特意前来看望,并请他和宋希濂等人吃饭,曾扩情这才放宽了心怀。

后来作为第一批特赦的战犯出狱,曾扩情又犯了人生中最后一次糊涂。

特赦后的曾扩情按规定可以留在北京,但他儿子来信叫他和自己一起住,他便选择去了沈阳。

没想到留在北京的人,政治待遇比待在地方的人好很多。

曾扩情看到杜聿明、宋希濂、范汉杰等都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自己只是辽宁省政协委员后又一次傻眼了,非常后悔。

不过后来,他和李仙洲被特邀为全国政协委员,这才和大家“平起平坐”。

虽然曾扩情时常犯糊涂,站错队,可他却没有吃过多少亏。

当初他被老蒋关在重庆,换作一般人政治前途基本走到头了。

但曾扩情是黄埔军校的大哥,名声在外。

不仅戴笠对他很客气,就连很多黄埔同学闻讯后也在蒋某人面前替他求情。

因此曾扩情坐牢期间没受一点苦,还有不少优待。

胡宗南临去台湾前也不忘这位老大哥,特意派人送去15两黄金,专门安排飞机在太平寺机场等他去台湾。

在功德林里,许多狱友非常照顾曾扩情,有些不怀好意的犯人想整他,也总有黄埔同窗帮他解围。

不仅如此,周总理和陈赓大将也都关照他,从而让他在1959年就能出狱。

当然,曾扩情能成为第一批特赦的战犯,不仅仅是出于总理的关照。

首先,他没杀过一个我党人员和进步人士,也没有在战场上和我军交过手。

另外,他坐牢期间积极改造,所以有资格成为第一批获得特赦之人。

当曾扩情在中南海西花厅见到周总理,满脸愧疚承认曾经犯过的错误时,总理却是感慨说道:这不能全怪你们,要怪我对你们接近得太少,怪当老师的没有教好。

在十年特殊岁月里,总理还专门派人把他接到北京“保护”起来,不让他受到一点“冲击”。

我们只能说曾扩情的人缘太好了,即使很少和总理见面,人家依然没有忘记他与关心他。

改革开放以后,曾扩情又因为自己黄埔老大哥的身份,在许多拥护两岸统一的活动中拥有不小的威望。

最终,曾扩情于1988年病逝,享年94岁,是首批特赦人员中最高寿的一位,也是当初十三太保中仅次于滕杰的寿命最长之人。

像他这样的人,虽然一生磕磕碰碰,甚至让人看笑话,最终却成为了历史洪流中的幸运者。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