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恩昌:创作回顾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2 23:04 2

摘要:从事文学创作一生,奋斗了近七十年的生涯,写出诗歌一万五千多首,散文七八千篇,虽然诗短文不长,也都付出过心血,在稿笺、报刊、书籍上留下了闪闪墨迹。不少的作品,读者阅读后留下了印象,也有反馈于我的心声。极少的诗文,获得过市、省、全国奖项,有两篇短文上过中学阅读课本

创作回顾

作者 | 冯恩昌

从事文学创作一生,奋斗了近七十年的生涯,写出诗歌一万五千多首,散文七八千篇,虽然诗短文不长,也都付出过心血,在稿笺、报刊、书籍上留下了闪闪墨迹。不少的作品,读者阅读后留下了印象,也有反馈于我的心声。极少的诗文,获得过市、省、全国奖项,有两篇短文上过中学阅读课本。也曾全部由自己投资出版过36本书籍,赠送读者和诗文朋友4万余册。人到晚年,落叶归根,热爱故乡,写过几千篇歌颂故乡的诗文,总算心安理得,获得了高龄幸福人生。对得起党的英明领导,对得起父老乡亲。我想到一生之创作,不是一帆风顺,而有着曲折的经过,故做些回忆记录,以流传后代。

三、写出瓜豆菜的时代感

写小院诗,我写瓜豆菜很早。1961年6月14日,就在《大众日报》发表了《瓜豆菜谣》(外一首),一共34行诗。这在那个时代,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因为老百姓生活困难,有瓜菜代的说法,家家都在小院里种瓜豆菜,多吃菜节约粮食。这组诗也就显示出了时代光彩。如在《瓜豆菜谣》中,这样写道:“家家房顶爬吊瓜,屋檐下,挂丝瓜/扁豆缠上竹篱笆,墙头上托着大南瓜。”这首诗,曾经受到祖辈明散曲家冯惟敏诗的影响,经省著名作家诗人苗得雨推荐登出来的。登在省委机关报上,又占用了这么大的版面,在文坛确实有很大影响。闪光的时代感,使我开辟了写诗的思路,就连续不断的写了多首,在1961年12月《山东文学》发表的《农舍新歌》,写了这样一段:“瓜藤爬上屋檐,农舍披上绿衫/菜花开在屋顶,农舍又戴花冠/绕墙一圈篱笆,沾满白蝶千万/扁豆结夹串串,农舍套上银环。”如此写来,充分体现了小院的瓜豆菜景象。还有一首写瓜豆菜形象突出的《冬瓜奶奶坐花轿》,发表在《山东文学》1961年1月号。这些发表档次较高,质量较好的诗,原因主要是写出了时代感。

到了80年代初,实行家庭承包制,农村开始改革开放,农家重新分到田地,种植业大力发展,农民扬眉吐气,呈现出从来未有的时代感。这一新的潮流,牵动了我的诗心,写了大批反映时代的诗。80年代初《星星》诗刊,就给发表了《瓜豆菜集》(五首),从此开创了我写新诗的道路,开始以新诗的形式,反映时代感。我这样写农家大嫂摘扁豆的情景:

摘扁豆

扁豆熟了

垂下绿色房檐

大嫂手提竹篮儿

小院里呆呆地站

舍不得采摘春天播下的希望

是想把自己描绘的盛景多看几眼

农家大嫂啊 摘吧摘吧

手腕儿不必抖颤

小院早已属于你了

连同瓜菜编织的画卷

摘下这兴旺红火的今朝

再辟光辉灿烂的明天

这首小诗,明显地批判了文革中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 ,写出了农家大嫂在改革大潮中的心态,由心绪的郁闷到阳光的明媚,反映出了新时代对她的影响。农村刚刚开放,伴着党的农村政策落实,人们的创造力逐渐发挥出来。也就更反映出农民的时代生活的红火光彩。不光农家大嫂在小院里种瓜豆菜,还办起了大规模的蔬菜公司。,不少的农民成了蔬菜公司的老板。我写过一首老农卖菜的诗:

手机耳畔听

蔬菜大棚坐“龙墩”

买卖轻易就成交

咪咪笑着“哼”一声

飞逝当年粗手大脚庄户样

品茶抽烟做老总

百万富翁不出村

省里劳模有名声

生在深山党关怀

太阳出山一点红

时代感是乡土诗魂,农家生活的亮点。我们要想写好农村诗,就不能忘记时代感,时代感就是乡土诗的神,必须让它成为最美最亮丽的诗花。

冯恩昌,曾任临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田园派著名诗人、作家,“农家小院派”代表,冯惟敏传说传承人,已出版文学专著32部,《糖葫芦》《故乡蝉歌》入选全国全日制中学阅读课本。

来源:接俸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