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紧盯技术发展,创新开展Notes技术(经自然腔道的内镜手术)以及超声内镜技术,带领科室时刻走在学科发展前列;聚焦患者需求,优化服务流程,积极开展内镜日间诊疗模式,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近年来,泰安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袁海鹏带领消化内科勇于探索、精益求精
紧盯技术发展,创新开展Notes技术(经自然腔道的内镜手术)以及超声内镜技术,带领科室时刻走在学科发展前列;聚焦患者需求,优化服务流程,积极开展内镜日间诊疗模式,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近年来,泰安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袁海鹏带领消化内科勇于探索、精益求精,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优化服务模式为驱动力,通过“技术创新+服务提升”双轮驱动,全力打造消化疾病诊疗领域标杆。
“匠”心:先进技术破解“保胆难题”,
超声内镜实现精准诊疗
身为一名医者,如何用先进技术消除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看病就医的舒适度,始终是袁海鹏认真思考的课题,也是他孜孜奋斗的方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就是Notes技术(经自然腔道的内镜手术)。胆囊结石、息肉等良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案是将胆囊整个切除,但胆囊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很多患者都有强烈的保胆意愿。鉴于此,自2021年4月起,袁海鹏带领消化内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Notes技术,通过胃镜在胃壁开窗进入腹腔,精准取出胆囊结石或切除息肉,并完成镜下缝合,成功实现了“保胆治疗”。截至目前,袁海鹏带领团队累计成功开展200余例手术,其中,术中取出的最大结石直径达4厘米,单例最多取出近600块结石,术中切除最大息肉为1.6厘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泰安市中心医院是目前省内唯一成规模、成体系开展该技术的医院。
除了将Notes技术应用于胆囊结石、息肉治疗之外,袁海鹏还将该技术应用于阑尾炎的治疗。术中,袁海鹏带领团队成员采用超细内镜经结肠进入阑尾腔,冲洗脓液、取出粪石,并放置支架解除梗阻,实现“保阑尾”治疗,患者术后当天即可出院。该技术自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临床效果。截至目前,消化内科中心采用Notes技术治疗阑尾炎的患者,年龄最小的为6岁。
针对胰腺囊肿、腹腔肿瘤等复杂疾病,袁海鹏带领团队引入超声内镜技术,实现消化道内外病灶的精准定位与实时动态评估、治疗。举例来说,对于胰腺囊肿,袁海鹏团队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硬化剂,避免开腹手术风险;对晚期胰腺癌疼痛患者,团队则通过损毁腹腔神经丛,显著缓解患者疼痛。除此之外,袁海鹏还创新性应用超声内镜引流技术,如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放置金属支架,将脓液引流至胃腔,避免外挂引流袋的不便,显著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从2013年开始使用超声内镜进行诊断,到目前实现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开展穿刺、注射及引流,袁海鹏带领团队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在国内、国际期刊发表丰硕学术成果,更在全省超声内镜穿刺大赛中斩获第一名、全国大赛荣获第三名的好成绩。
“医”心:日间诊疗+基层筛查,
构建高效便民服务体系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扎根临床几十年,袁海鹏时刻践行“生命之托、重于泰山”的医院核心价值观,通过提升服务质效、优化服务流程来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满意度。
针对胃肠镜检查与治疗分离的痛点,袁海鹏带领消化内科推出日间诊疗模式:患者检查中发现息肉或肿瘤后,可立即转为日间住院,当日完成内镜治疗并出院。依托这种服务模式,过去需多次挂号、等待数日的流程,现优化为半天完成,大大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此外,消化内科团队将日间手术范围拓展至内镜四级手术,如早癌剥离、黏膜下肿瘤切除等,技术覆盖广度居全省前列。
针对传统肠镜检查需要患者提前一天清肠这一问题,袁海鹏创新提出“当天清肠”方案,患者上午就诊后即刻服药准备,下午即可完成检查与治疗。一名东平患者上午9点就诊,下午2点就完成肠镜并切除息肉,当天回家。该模式减少了患者奔波,尤其惠及异地就医群体。
近年来,为提升基层早癌筛查率,袁海鹏带领团队与全市30余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医联体,帮助基层建设内镜室,培训当地技术人员,累计开展胃肠镜检查2万余例,就地治疗2000余例,向上级医院转诊500余例。通过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降低了基层患者就医成本,还有效帮助乡镇居民筛查胃肠道疾病,实现了早发现、早治疗。
从技术突破到服务升级,从院内服务到优质资源扩容下沉,袁海鹏带领消化内科走出了一条精准微创与高效便民并重的发展路径。着眼未来,袁海鹏将继续带领消化内科中心深化技术创新,拓展日间手术病种,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为更多患者提供“触手可及”的高质量医疗服务。
(通讯员:邢季萌、崔盟、董晓婷)
来源:悦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