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大地,医儒同道。12月6日晚,由鲁南制药启达力®荆防颗粒独家冠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类季播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第二季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首期。继第一季第一期聚焦山东之后,本季节目首期再度从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出发,以“医儒
提起最能代表山东的中医药,第一反应会想起什么?是兼具滋补养生与美容养颜的山东阿胶,还是从扁鹊到儒医的齐鲁医派,亦或是一针“封神”的针灸疗法......
齐鲁大地,医儒同道。12月6日晚,由鲁南制药启达力®荆防颗粒独家冠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类季播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第二季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首期。继第一季第一期聚焦山东之后,本季节目首期再度从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出发,以“医儒同道”为主题探寻齐鲁医派的修身养性之法,发掘日常生活中的中医智慧。
泗水砭石、针砭发源、推拿小儿全书......
因地制宜 探寻医儒同道的“前世今生”
医与儒同根同源,儒学推崇的“仁”与中医“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道德追求不谋而合。齐鲁大地蕴藏着厚重的传统文化,滋养形成了山东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也孕育形成了独特的儒医文化。
文脉赓续,鲁韵新生。来到山东,走进几千年的文明与智慧沉淀出的儒家文化和中医药文化。节目现场,岐黄学者、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王振国以“医儒同道”主题,旁征博引,从儒家“仁爱”思想谈到中医“医乃仁术”,从儒家“和”谈到中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深入浅出地阐释齐鲁医派历史脉络以及儒家文化对中医学“医德医风医术”的全方位塑造,点明齐鲁大地“医儒同道”传承脉络——儒家仁爱思想与中医济世情怀相融,道出医儒兼明兼通、相辅相成、相互为用。
砭从泗水来,泗上有奇石。《黄帝内经》言:“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砭石历史悠久,在《黄帝内经》中,砭石疗法被誉为砭、针、灸、药四大医术之首。砭石的发展方向有两个,第一个方向就是用泗滨浮石制作成为刮痧砭具,不仅依靠各种手法产生的机械力的作用,还依靠其本身的温经作用,共同作用于人体,因此更容易推动气血沿经运行。而在《山海经》中,砭石又名箴石、针石是针灸的前身,当泗滨砭石与针砭之术相遇,演变成了砭石的另一个方向针刺疗法。节目现场,全国名中医、山东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高树中结合古籍记载与临床实例,通过“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分别讲解针灸的精简穴位、精准针刺、补泻手法。
传统中医著作浩如烟海,但其中有关按摩推拿的著作并不多,尤其是关于小儿按摩推拿的著作就更少了,《推拿小儿全书》是用三字经形式表达的一部中医小儿推拿专著。该流派最早是在山东地区传播,是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流派之一,被称为齐鲁小儿三大流派。儒家思想中所倡导的仁者爱人与中药文化医者仁心的核心精神一脉相承,而三字经小儿推拿以手代药为小儿治病,正是仁心仁术的完美体现。
气球上扎芝麻、针法⼈机PK、双指辨分寸......
仁心仁术,让“中”味更浓,“医”效更好
掐人中、点穴、施针......日常生活有很多紧急事件,头晕、呕吐、心绞痛等,当身边没药时,只能眼看着病情恶化?自幼体弱多病的高树中,在1980年毅然决定报考山东中医学院,以求通过中医之道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学成针灸学后,他不仅勇于自我实践,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展现出了卓越的针灸技艺。1983年,同宿舍的张雪亮(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运动后饮用凉水导致急性胃痉挛,疼痛难忍。高树中迅速出手,以精准的手法在中脘穴施针,疼痛即刻缓解。张雪亮因此戏称他为“高一针”。高树中深知,针灸之道在于精准而不在多针,以减轻病人恐惧为前提,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他坚信,这既是医生的初心,也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中医越老越吃香”这一说法,一定程度强调了临床经验、生命体验、人生体悟、把握气化病机、熟习方药之性的重要性。在本期节目中,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马玉侠用针精准地将气球上的芝麻扎下而不损伤气球,短短一分钟内成功扎下24颗芝麻,生动展示了中医对“力”的精妙掌控;全国名中医、山东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高树中在现场上演了针灸精准度的“人机大战”,他迎战高科技机械臂,挑战进针深度的极限,最终以零点二毫米误差获胜,展现了独属于技艺高超的医者们的“无他,但手熟尔”;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字经流派推拿疗法第五代传承人葛湄菲从事小儿推拿已经有40年,她不仅将小儿推拿的力度实现用克衡量,还学会与孩子沟通,用孩子的语言进行交流,诠释了医者仁心不仅在技术,更在沟通......让观众在领略山东中医药文化奇妙之处的同时,更能体现出山东医者代代传承的医术与仁心。
三斑海马、膨腹海马、机器人抓药......
向海问药 海洋资源与科技优势赋能中医药发展
山东,地处黄渤海之畔,辽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山东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带来得天独厚的天然禀赋。作为本期节目的一大亮点,在“向海问药”环节,节目走进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海洋中药新药发现与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付先军教授细数海洋中药材,讲解三斑海马(药典海马)与膨腹海马的区别,阐述其炮制、入药方式与应用要点,拓宽了大众对中医药取材认知边界,展示了山东中医药大学海药人在传承古人之智的同时,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充分利用山东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向海问药,展现了山东中医药的时代价值。
齐鲁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踏上现代化发展新途。科技创新也为中医药注入了强大动力,齐鲁中医药积极探索现代科技融合路径。除了创新中药里的新的海洋宝库,依托鲁南制药集团组建的经方与现代中药融合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也在创新中药领域为山东中医药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国重室的科研成果主要解决的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便秘问题。作为国重室重要的科研成果之一,首荟通便胶囊是专门针对气阴两虚型便秘的创新中药,养阴益气、泻浊通便。为了更好地阐释中医药防病治病的原理,国重室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针对首荟通便创新组方治疗便秘开展了系列的药理机制研究。同时也将中药的“经验熬制”提升为“精准智造”。现在启达力荆防颗粒这一产品的生产线上,机器人就已经学会了“照方抓药”,全国首个中药复方自动配料投料系统也已经投用使用,实现了从中药材炮制、提取分离、制剂成型、质量控制等全流程的标准化智能制造。
首播结束后,中医药文化知识解读、专家挑战等新媒体短视频作品接连发布,收获好评如潮。数据显示,《中国中医药大会》第一季11期节目首重播观众规模高达6.5亿,播出期间全网曝光量高达52.7亿,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26.8亿,央视频播放量超4426万,户外线下曝光量高达1.5亿,海外媒体报道覆盖受众超2000万。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从“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到膨腹海马的入药研究,从气球上扎芝麻的稳准狠到“高一针”战胜机械臂,我们不仅领略到“一方水土,一方中医药宝藏”的山东魅力,还看到齐鲁大地的医者们仍在守正创新之路上锐意进取。
如约而至、重磅来袭,《中国中医药大会》第二季全新启程,期待精彩持续上演。
来源:大众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