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4日,“中美关系与全球治理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由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与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联合主办,旨在深入分析美国政府的政策动向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
“中美关系与全球治理论坛”于5月14日在上海举办 (尹康 摄)
5月14日,“中美关系与全球治理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由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与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联合主办,旨在深入分析美国政府的政策动向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
论坛以“特朗普2.0时代的中美关系与全球治理的未来”为主题,由美洲中心副总编辑刘云云主持,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黄成致开幕辞。来自中、美两国的二十余名学者、国际关系专家及媒体代表出席论坛,就特朗普执政百日以来的政策举措对中美两国和国际社会的影响进行了讨论与交流,为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建言献策。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尹康 摄)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在发言中提出,全球力量对比和国际关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且巨大的变化。事实表明,美国经济对中国依赖程度远超中国对美国的依赖,而在科技层面,中国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发展迅猛,军事装备也不断更新进步,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中国模式在实际应用和发展潜力上具备对西方模式的优越性,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和借鉴范本。
在探讨全球治理的优化路径时,张维为认为,中国提出了独具特色的视角与主张。中国倡导以“良政”与“劣政”的对比取代传统的“民主”与“威权”二元对立思维,强调以人民的福祉为首要考量。倡导“团结与繁荣”而非“分而治之”,推动各国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携手合作。同时,中国注重充分利用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努力减少其潜在的负面影响。此外,中国致力于构建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未来的国际社会,他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为例,展示了其与美国和欧盟发展模式的显著差异,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范例。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约瑟夫•马奥尼(尹康 摄)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约瑟夫•马奥尼(Josef Gregory Mahoney)在发言中指出,美国在日内瓦释放出撤退信号,表明其全球霸权地位受到冲击,国际影响力有所下降。特朗普的国内外事务立场很大程度上受新杰克逊主义影响,其政策会有进有退。2023 年拜登政府等试图最大化美国全球霸权的策略已崩溃,现在特朗普政府在试探美国权力的极限,重新划定贸易、安全等方面界限。当下,全球局势正处于一个拐点时刻,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将走向终结,而这种转变也与科技进步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等因素相互交织。
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政治研究部主任赵海 (尹康 摄)
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政治研究部主任赵海认为,中美之间的认知差异日益显著,这已成为双方合作的主要障碍之一。双方需要认识到,彼此在合作、全球供应链以及金融财富流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是相互关联的。双方的合作尽管存在缺陷,但整体上仍具有效性。对美国而言,合作是双赢局面,若其因国内政治因素放弃现有成果,将面临严峻后果。目前,对于美国来说,维持其单极霸权已经不现实,但同时也不愿意承认多极世界。
在赵海看来,中国已与美国达成关税初步协定,但基于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否会再次挥舞关税大棒仍未可知。中国在这一困难时期展现了领导力,努力维护多边体系与战后国际秩序。未来,中国仍需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加快经济转型与国际化进程,并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满足其他国家期望。
美国独立记者、地缘政治经济分析师贲杰明•诺顿(尹康 摄)
美国独立记者、地缘政治经济分析师贲杰明·诺顿(Benjamin Norton)在分享中列举了中美贸易的相关数据,他表示据他观察,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是近几年中美冲突的根源,真正的根源是中国在经济和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焦虑。美国资本主义以垄断为基础,而非竞争,其期望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永远处于低端,为美国公司创造知识产权垄断和附加值回报,这种不平等的设想与中国的实际发展轨迹产生了根本冲突。诺顿认为,特朗普政府近期对欧洲采取的关税及经贸冲击,为欧洲和中国加强合作关系提供了契机。中欧关系的深化不仅有助于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增长,还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郑华 (尹康 摄)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郑华从民间联系和学术交流的角度分享了一个交大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长达二十年的联合项目,该项目因美国对中国学生毫无根据的指控而被突然终止。郑华表示,这种大学间的项目合作本来是真正的双赢,美国大学获得了可观收入,中国学生也收获了宝贵经验。“如果这样的项目都消失了,双方如何继续相互理解?”
参与讨论的专家还包括美国独立记者丹尼·海防(Danny Haiphong),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美洲研究室执行主任、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吴其胜,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师孟维瞻,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陈佳骏等。(《北京周报》记者赵玮上海报道)
来源:北京周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