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虚此行!从三个点聚焦一所学校,全国40余家主流媒体“重工行”看到了什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01:12 2

摘要:5月22日上午,在2025第五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的第4天,40余名全国网络主流媒体记者开始打点行装,出发下一个目的地——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据他们了解,这是一所有着近70年办学历史的西部制造强校。

大河网讯 5月22日上午,在2025第五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的第4天,40余名全国网络主流媒体记者开始打点行装,出发下一个目的地——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据他们了解,这是一所有着近70年办学历史的西部制造强校。

校园参观。周涛 摄

对此,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姜界峰满怀期待。众所周知,汽车是“重庆造”的代表产品,也是重庆外贸出口的“潜力股”。他想知道,作为以服务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庆工业职院,是如何以职业教育赋能“渝车出海”?其办学特色、专业建设又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

红心铸魂+工匠育人

这是一所有声有色的育人“大观园”!

参观校史馆。周涛 摄

穿梭“工业文化长廊”、打卡“再读红岩”教育实践中心、路过错落有致的教学楼……来自天南海北的教育媒体人,齐聚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渝北空港校区,兵分两路,直击优势专业,感触工业办学文化。

参观校史馆。周涛 摄

走进重工,记者团便被校园“工业文化长廊”吸引目光。央广网记者韩清言向前追问了长廊的建设背景。她了解到,该长廊以工业文化发展时间为轴,串联工业文明大事件和主要人物。长廊全步道设计,主体元素采用工业钢板,现代雕塑“重工之光”寓意工业文明发展的无限延续。

参观“再读红岩”教育实践中心。周涛 摄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工业文化环境为载体,植入工业物质文化,重点打造一园一廊三馆三室十二景,使校园一草一木都起到“润物无声、文化育人”的作用。

参观“再读红岩”教育实践中心。周涛 摄

穿越图书馆、校史馆,映入眼帘地便是可观、可讲、可演、可唱、可读五位一体的沉浸式大思政场域——“再读红岩”教育实践中心。用“红心”映照初心,以“匠心”铸魂育人,这里融合了传统场景与虚拟仿真系统、朗读亭、影音播放系统等信息化设施设备,用于开展青年学子思政教育。在参观过程中,媒体团对“再读红岩”教育实践中心的几大功能区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记录。

参观“再读红岩”教育实践中心。周涛 摄

“制造+服务”协同布局

聚力产学研用向世界输出“重工标准”!

走进重工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中心。周涛 摄

12名学生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的毕业生进入500强企业,多项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近几年来,这所学校的就业率持续提升,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走向心仪岗位。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教育秘笈?

走进重工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中心。周涛 摄

走进重工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中心,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唐春林告诉记者,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中心依托国家发改委“十三五产教融合”专项项目由国家、地方、合作企业和学校四方共投入9545万元建成的。围绕数字设计、数字孪生智能产线和产品质量检测四个生产环节培养高端技能人才,数字孪生智能产线已经成为国内高职院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能设备和智能产线系统集成、数转智改、智能运维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充分体现重工”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的办学理念。

参观产教融合中心模具产线。周涛 摄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裴江红向媒体团展示了产教融合中心模具产线。在这里,记者团参观了精密模具智能制造实训区,领略了工业院校精密模具智能制造的先进设备。据了解,通过第三方提供的数据显示,该校学生实现了200多家重庆规模产值模具企业的全覆盖,已有227名学生担任模具企业副总、技术总工、车间主任等以上职位,有力的支撑了重庆模具区域经济的发展。

走进车辆工程学院实训基地。周涛 摄

“围绕汽车技术‘研发、试验、制造、销售、服务’产业链岗位群,服务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共建‘长安汽车产业学院’,携手赛力斯等龙头企业打造国家级职教培训基地”……步行参观至车辆工程学院实训基地,媒体团仿佛来到了长安汽车试驾现场。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汽车依次排开,让记者们备受震撼,再次感慨“西部制造强校”果然名不虚传!

走进车辆工程学院实训基地。周涛 摄

“不仅‘请进来’,更多的是‘走出去’。过去几年间,我们联合长安汽车30个国家的海外经销商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直接培训海外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解决技术问题100余项。”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院长金明说,学院始终致力于通过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丰富完善海外产业生态,助力“渝车出海”。

在高赋能先进制造业中挑重担

建设 “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

座谈会现场。周涛 摄

作为入选国家首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展脉搏,紧扣数字化转型与中高端制造浪潮,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探索职教改革新路径,成功开辟出一条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荣主持会议。周涛 摄

本次会议由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荣主持。在与全国主流媒体记者的座谈交流会上,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传德在致辞中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央及省级重点新闻门户网站的知名教育主编、编辑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学校办学成果进行了简单介绍。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传德致辞。周涛 摄

周传德表示,学校现有渝北和南川两个校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开设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55个专业。现有教职员工1100余人,在校学生15000余人。

近年来,学校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和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广大媒体朋友们的关心厚爱下,全校师生勠力同心,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重庆市教育新闻研究会会长、华龙网教育科技公司总经理、总编辑王大伦介绍活动情况并主持记者提问环节。周涛 摄

交流环节,来自国际在线的记者曹琴将关注点聚焦在产教融合上,她很好奇,学校是如何通过“产教融合”,写好“渝车出海”这篇大文章?

记者提问。周涛 摄

“2022年,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基地的成功申报,标志着学校师资培养工作跻身全国领先行列。那么,能否介绍一下贵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呢?”来自中工网的记者高雪,关注的焦点放在师资队伍建设层面。

学校有关领导及相关负责人作出详细回答。周涛 摄

在媒体记者互动提问环节中,光明网、央广网、中国网、大众网、国际在线、中国教育新闻网的记者朋友们围绕学校红岩思政、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提问,学校相关负责人就提问进行详细解答。

通过校园参观、座谈交流,记者团一行对重工特色办学做法赞不绝口!重庆教育行的第四天,记者团感慨颇深,他们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看到了重庆职业教育如何更好为服务先进制造业赋能,也看到一所工业院校如何将大思政育人做到润物细无声,引人共鸣。这场重工之行,由点及面,满载而归,也充满期许……(何心悦)

来源:大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