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为了机械化纵队的通过,独立大道的准备工作效率极高。几分钟之内,一条原本还挤满车辆与行人的街道就被封闭并转换为战车通行状态。而整个演练结束后,同样迅速恢复为日常模样。
这是原文作者生第一次观看这种活动,自然心情非同一般。
首先,为了机械化纵队的通过,独立大道的准备工作效率极高。几分钟之内,一条原本还挤满车辆与行人的街道就被封闭并转换为战车通行状态。而整个演练结束后,同样迅速恢复为日常模样。
观看人数相对不多,天气也非常好,这一切都为观赏提供了便利。可以理解的是,我们主要关注了装甲车辆。同时也拍摄了一些自行火炮与防空系统的画面。
首先说说此次阅兵彩排的主角之一——T-34-85中型坦克。为了节省发动机寿命,这些坦克似乎是由MZKT VOLAT坦克牵引车通过重型半挂车运输而来。根据其外形特征(如典型的炮塔轮廓、优质铸造工艺、车体尾部带有可连接随行步兵耳机通信插口的接口、排气管防护罩形状等)来看,这些坦克应该是捷克斯洛伐克制造的。
有些坦克炮塔上还涂有当年参加解放明斯克战斗的“T-34”上的标语,例如“赤红”(Червонный)。该标语曾出现在第4近卫坦克旅第1坦克营近卫少尉德·格·弗罗利科夫(Д.Г. Фроликов)的T-34-85坦克上。弗罗利科夫的坦克曾率先冲入被占领的明斯克。
现代主战坦克方面,主要展出的是隶属于第120独立机械化旅的T-72B3M。这些坦克由俄罗斯以小批量方式供应,自2017年起,白俄罗斯武装部队共接收不少于20辆,因此尚不能算是主力型号——目前主力仍然是苏联时期的T-72B。不过,T-72B3M是目前服役中最先进的坦克型号。此外,白俄罗斯方面还积极推进T-72的本土升级项目,以“性价比”为核心标准进行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第五个负重轮仍为老式型号,这表明这些坦克并非长期闲置于常驻地点(ППД)。
紧随其后的是装备完整的步兵战车BMP-2,发射装置上安装了“竞赛-M”(Конкурс-М)反坦克导弹。这些车辆很可能也是苏联时期的产物,尽管目前技术状态良好,外观上看不出有经过现代化改装的迹象。
自行火炮方面展示了122毫米口径的2S1“康乃馨”榴弹炮和152.4毫米口径的2S5“风信子”加农炮。这些装备似乎正在进行带有部分现代化元素的大修。至少从这些自行火炮上安装的新式通信系统来看(根据天线接口的结构判断,可能使用的是俄罗斯的R-168“水道”系列无线电,或是白俄罗斯的R-181“鸽子”无线电)。至于2S3M“金合欢”自行榴弹炮,如同T-34-85一样,是通过MZKT坦克牵引车运输进场的。
关于2S3M“金合欢”:炮塔顶部左侧的天线接口附近可以看到一根疑似卫星导航设备的天线,这表明该车可能配备了自动化的火控与射击控制系统。
接下来出场的是轮式装甲战车。首先通过的是BTR-82A装甲运输车,这些车辆也是由俄罗斯提供的,数量不少于70辆。装甲车为全套配置,包括乘员舱空调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它们配备了完整的附加防护装置,用以应对聚能破甲弹与FPV无人机攻击。
车顶上的“遮阳篷”式防护网(俗称“烤架”)以及安装于炮塔上的LGS-689“特里同”电子干扰器,是一年前才在俄军BTR-82A上首次亮相的新装备,而如今这些系统已安装在白俄罗斯的装甲车上。不过,参与阅兵彩排的这些BTR-82A究竟隶属于白俄罗斯军队还是俄军尚无法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阅兵中俄军部队时常会参与,这并不是秘密。
在BTR-82A之后出现的是经过现代化改装的BTR-70MB1,这些车辆自2018年起交付给共和国特种作战部队。这些车辆是在第140装甲维修厂(位于博里索夫市)进行改装的。改装过程中安装了配备KAMAZ-7403.10柴油发动机的动力模块、传动装置、水喷射推进器,以及采用BTR-80的行走部分。车体两侧加装了双开门,便于步兵上下车。此外,还配备了“Tucha-2”烟雾弹系统、现代化的白俄罗斯通信设备,以及安装在车辆四周的栅格装甲屏,以提升在遭遇轻型破甲弹攻击时的防护力。
紧随其后的是ASN 233115“虎-M”特种部队型装甲车,其所属单位同样不甚明确。虽说“虎”系列车辆(包括白俄罗斯版“LIS-PM”)服役于内务部队及其他安全机关,但在武器搭配方面与此次展示的版本有所不同。这些出现在彩排中的车辆,在外观上更接近俄军的“虎”式。
在“虎”式之后登场的是CS/VN3“DAJANG”装甲车部队(在白俄罗斯军中被称作“龙”),这些车辆是由东大无偿提供的。这种车的战斗总重为8700千克,可容纳10名乘员。焊接式承载车体可抵御轻武器火力及炮弹、地雷的破片伤害。展示的车辆配备了12.7×108毫米机枪,安装在带旋转环的炮塔上,炮塔顶部设有射手舱口,周边加装了附加装甲板。其配备的带涡轮增压的柴油发动机输出功率为210马力,最大公路时速可达100公里,续航能力为600公里。
下一辆车是装甲汽车,或者说如同开发者(还是那个第140装甲修理厂)所称的——“凯门鳄”装甲车”MBTS(机动装甲运输工具)。这款车辆被设计用于执行侦察破袭任务、护送车队以及参与维和和警务行动。
最初,该车是以БРДМ-2为基础开发的,但量产车型约有70%使用了白俄罗斯本土零部件。凯曼的战斗总重为8500公斤,战斗乘员为6人。车体顶部设有射手舱口,并带有可旋转的武器基座,可安装各种轻武器或榴弹发射器系统。
凯曼采用承载式焊接装甲车体,正面与侧面能够抵御10米距离内发射的7.62×54毫米B-32型穿甲弹(通常由SVD狙击步枪使用)。车底为V形设计,用以提升车辆对地雷爆炸的防护能力。
该车配备了导航设备、全景视频监控系统以及现代化生命保障系统。动力部分搭载一台D-245.35型柴油发动机,输出功率170马力,配合机械变速箱,在公路上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此外,车辆还装备有两个喷水推进器,使其能以8公里/小时的速度涉水前行。
在底盘部分,凯门鳄”装甲车沿用了БРДМ-2和BTR-60PB的部分零部件。小批量“凯门鳄”装甲车”已不仅装备白俄罗斯武装部队,还出口到了科特迪瓦、苏丹和安哥拉等国军队。
接着出场的是自2021年起从俄罗斯引进的高防护级别装甲车辆——ВПК-59095С(VPK-“乌拉尔”)。这款车辆具备极强的抗爆能力,能够承受ТМ-62反坦克地雷在车轮下或车底下爆炸的冲击,且可确保车组人员在爆炸中毫发无损。
在“乌拉尔”之后亮相的是基于俄罗斯KAMAZ-53949平台的ЗСА-УК“镜片”(“Линза”)装甲救护车。该车的装甲防护能力和抗地雷能力与“乌拉尔”不相上下,可运送6名坐姿伤员或最多4名卧姿伤员。由于目前网络上尚未发现该型车辆向白俄罗斯出口的相关信息,合理推测这批车辆可能隶属于俄罗斯军队。
一款引起一定关注的车辆是白俄罗斯研制的装甲车,基于通用战斗平台(УБП)Секач。其车体采用模块化设计,配备V形车底,具备极高的防弹和抗地雷性能。这种防护能力不仅得益于装甲结构本身,还得益于其出色的离地间隙——主底盘部分为800毫米,车桥部分为372毫米。
此次展出的“Секач”改型车为运输型,用于运送8名空降兵,乘员配置于装甲舱内,并采用防止受伤的安全座椅。该平台还计划推出战斗型、指挥型以及运输型等多种衍生型号。
整车总重为17吨,搭载一台35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公路最高时速可达110公里,续航里程为600公里。
可以确认,白俄罗斯现役的各类装甲车家族涵盖用途广泛,既包括本国自主研发的型号,也包括从国外引进的产品,但这些车辆在主要部件和组件上几乎没有实现统一化。顺便提一下,在主战坦克方面,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明确选择了T-72系列作为主力,而其它型号(如T-64、T-80)则要么出口到海外,要么已经被报废处理。
每一个装甲装备分队的队尾,都会紧随其配套的抢修和救援车辆,例如坦克后面是基于T-72底盘的BREM-1(装甲维修救援车),步兵战车(BMP)后是BREM-“Ч”,装甲运输车后面则是BREM-K。BREM-1是标准的基础型,但其中几辆装配了与T-72B3类似的履带系统,即采用平行橡胶金属铰接(РМШ)和冲压履带板。
在防空系统方面,阅兵彩排中展示了俄制“道尔-M2K”(Тор-М2К)防空导弹战斗车辆,基于专用轮式底盘MZKT-6922。同时,还有俄方此前提供的S-300PS防空导弹系统中的5П85Д型发射车,以及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的5П85ТЕ型运输/发射车。
队列的尾部由白俄罗斯本土生产的“沃拉特”B-2型装甲指挥车压阵。
总体而言,这次阅兵彩排给人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印象,让人一整天都心情愉快。
今年肯定是热闹的一年,别人有阅兵咱们也有,期待这次久违的阅兵。对了,还有一件事,听说长春空军开放日正在筹备中,何时放票还没有具体时间。抢到票的小朋友可以进场观看,没有票的朋友,可去棒米地观看。切记不要损害庄稼。
来源:胡侃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