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产物,自1984年创立以来,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开启了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伴随互联网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出了大批研究成果,汇聚了稳定的研究队伍,培养了大量
作者:谢玉进 李 军(分别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产物,自1984年创立以来,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开启了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伴随互联网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出了大批研究成果,汇聚了稳定的研究队伍,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但与此同时,面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网络空间信息的复杂多变、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形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不完全适应新形势、不够完整系统、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形成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实施机制”。落实这一新要求,必须大力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并将加快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作为重点工作。
其一,立足中国实际,彰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自主性。立足本国实际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前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只有立足中国实际才能充分彰显其自主性。这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进行把握。
一方面,夯实自主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信息时代的时与势,紧密结合我国互联网发展治理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论支撑。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应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重要论述,将知识体系建筑在坚实的自主理论基础之上。
另一方面,深耕中国网络实践。实践是知识体系源发的基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必须扎根中国网络实践。我国虽然接入国际互联网的时间较晚,但成就令世界瞩目。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网上零售额、移动支付普及率均列全球第一,这个规模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实践沃土。只有在系统梳理中国网络发展伟大历程、伟大变革、伟大成就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立足中国实际、具有中国风格、凸显中国气派的知识体系,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具有“中国味”、饱含“中国情”、深藏“中国智”。
其二,遵循基本逻辑,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丰富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产物。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网络信息技术—人的思想行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逻辑,即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的发展影响人们思想行为的变化,针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引导思想、规范行为的教育实践。这一基本逻辑,既反映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进程,又诠释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也应自觉遵循这一基本逻辑。
具体而言,第一,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不断拓展关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前沿知识,让教育者“懂网络”“懂技术”。这一维度的知识前沿性强、动态发展快,是知识体系中的前提类铺垫性知识。第二,深刻揭示网络信息技术作用于社会、作用于人的规律,拓展网络条件下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的相关知识。这一维度的知识涉及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诸多学科,要构建的是多学科交叉性的综合知识群,承担着分析工具的作用,属于知识体系中的复合类分析性知识。第三,针对新变化新要求,深化系统研究,创新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这一维度的知识注重学科性、突出针对性、强调适应性、体现创新性、着眼有效性,是自主知识体系中的实操类专业性知识。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要紧扣这三个知识模块,不断丰富知识容量、提升知识厚度。
其三,着眼系统建构,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体系化。长期以来,碎片化、分散化是困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构建的突出问题,这一问题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难以形成有机整体,进而制约其应用于实践的效力。为此,需要着眼系统建构,将前提类铺垫性知识、复合类分析性知识、实操类专业性知识整合融入相应体系中,以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体系化。
具体可从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体系、方法体系以及综合评价和治理体系等方面着力。一是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体系。原理体系的建构要深度结合人的网络实践,在网络信息生态中,积极回应人工智能技术的革命性影响,深度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研究和界定,并以此为基础,更新概念范畴体系、把握主客互动新变化、深刻总结矛盾和规律、优化网络育人过程、展望智慧化发展新趋势等,形成全面反映技术变迁、社会变革、人的变化,具有学理性、时代感、针对性、阐释力的原理体系。二是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融合多学科知识与方法,深度剖析典型案例,积极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一方面积极探索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方法的网络化,实现其适应性转化;另一方面大胆创新和使用新方法,如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大数据方法、基于算法技术的精准推送方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机协同方法等,形成由经典方法和新兴方法组成的方法体系。三是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评价和治理体系。综合评价和治理体系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能够进入自主评价、反馈吸收、自我更新进而实现螺旋式上升的重要一环。综合评价亟须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教育对象思想行为大数据收集与分析、智能化评价平台的搭建上发力;治理体系则需要紧跟人工智能技术及其社会应用的最新发展态势,创新伦理规范、法律规约、自律条例以丰富治理手段,同时扎实推进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效能。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3日 11版)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