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经济形势摆在那儿,不用谁提醒你也能感觉到: 挣钱难了,花钱快了,风险多了。
2025年,经济形势摆在那儿,不用谁提醒你也能感觉到: 挣钱难了,花钱快了,风险多了。
有人说,这年头想挣钱不容易,但其实真正让人变穷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你自己的习惯。大环境下行,你可以不富,但你不能穷得没有底线;你可以节俭,但不能蠢到乱花钱。
说句实话,2025年谁都不容易,但越是艰难的年头,越要认清那些“吃穷人”的坏习惯。
今天咱就实打实讲讲:在经济不好的时候,你最不能沾染的3个“变穷习惯”。 别嫌我说得重,我这不是骂你,是提醒你。
习惯一:花钱随性,没计划、没底线
很多人不是不赚钱,是不会花钱。 挣钱靠能力,守钱靠认知。穷人守不住钱,就是因为——买得起,但其实承担不起。
现在最常见的一种人就是“伪富人”生活方式:
每个月工资一到账,先买手机、换衣服、冲会员;朋友聚会舍得花,转头房租快交不起;信用卡、花呗刷得飞起,月底看账单手发抖;看到打折不买都觉得亏,“反正都得买,不如现在便宜买”。这叫什么?这叫欲望型消费,自己把自己掏空了。
2025年经济下行,大多数人的收入是横着走甚至下坡路,但你的支出不能是“上坡路”。
我见过太多人:手里钱没捂热,就花出去买“刚需+面子”;等到真遇到急事,比如生病、失业,连基本的应急金都没有,只能靠借、靠刷卡、靠拆东墙补西墙。
有句老话:“富人思来年,穷人过眼前。” 在消费这件事上,不能随性,要有计划。简单说三个字:量力行。
建议:
设一个“最低保障金”:比如账户里永远留1万元,不能动。每月强制存20%工资,不存钱就别花。买东西之前问自己:真的是“需要”,还是“想要”?如果只是想要,就放进购物车,隔天再看,90%的冲动会消失。
能不能守住钱,决定你能不能守住底线。
习惯二:挣死工资,不想副业,不投自己
现在不是90年代,光靠一份死工资,活得好的真不多。 尤其是在2025年,公司活都不好,你还指望它养你一辈子?
大多数人变穷的第二个原因是: 只知道“守”,不知道“生”。
你问他副业,他说“太忙了”; 你问他有没有提升技能,他说“现在没必要”; 你劝他学点新东西,他说“学了也用不上”。
说白了,就是懒、怕、拖。
可你看看现在活得不错的人,哪个不是在多个赛道上分散风险? 白天上班,晚上搞写作、自媒体、短视频、网店、剪辑、播客…… 就算暂时没赚到钱,至少技能涨了、人脉有了、认知变了。
一个人最大的财产,不是工资单,而是你能赚钱的能力。
不要总拿“稳定”当借口不改变。 稳定这两个字,很多时候是慢性穷困的代名词。
建议:
哪怕你现在工作稳定,也要抽时间培养“第二收入来源”。学一项低成本、高回报的技能,比如:写作、剪辑、短视频运营、电商客服、AI绘图。开始不一定赚大钱,但只要你动起来,就离“靠自己吃饭”更进一步。老话说:“人穷不能志短。”我加一句:人穷的时候,最怕不动。
习惯三:只会节省,不懂投资,不敢冒险
有些人看起来很“会过”,平时抠门得要死,什么都舍不得花。 结果你一看他的存款——还是那点死工资; 你再看他的资产——没有副业,没有理财,没有增长。
光会省钱的人,是过不了阶层的。
2025年这样的经济周期,如果你不去让钱生钱,不去学习如何抵御风险,你的钱就是在“贬值”。
比如你辛辛苦苦存了10万块,放在银行,每年2%的利息; 但同时物价每年涨5%,你一年其实亏了3%购买力。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现实。
真正有钱的人,是通过资产增长、信息差套利和持续的“学习-试错-迭代”,一点点拉开差距的。
现在搞点低门槛投资渠道多得是:
基金定投(长期来看比存银行靠谱)股票学习(不赌,慢慢学)小生意、小副业(尝试才知道行不行)投资自己学习(这才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怕亏的人永远穷,敢试的人才有可能翻身。
就像查理·芒格说的:“你不需要天才,只需要比别人更少犯错,更早行动。”
写在最后:越难的时候,越不能“自己绊倒自己”
经济不好,是外部问题;变不变穷,是内部问题。
很多人一边感慨“挣钱难”,一边又天天躺着刷手机、买盲盒、剁手剁得飞起; 一边抱怨“没机会”,一边又拒绝学习、抗拒副业、害怕改变。
这就像在暴风雨天,把伞扔了,然后怪天不晴。
所以我再强调一遍,2025年经济下行的时候,你一定不能有这3个变穷习惯:
没规划乱花钱,花得快、留不住只靠死工资,不动脑、不拓展副业只会省,不敢投,不敢试、不敢错你不需要一下子变富,只要你开始规避这三种穷习惯,你就已经领先很多人了。
记住一句话:真正的安全感,不是钱多,而是你掌控钱的能力。
不怕慢,就怕你还在原地打转。
来源:财富情报局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