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以颠覆性力量重塑生产力形态。在此背景下,创作团队创制了以“通过浙江窗口展现世界数字变革下的中国实践”为主题的数智纪录片三部曲。
近日,浙产纪录片《数智之道》登陆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以颠覆性力量重塑生产力形态。在此背景下,创作团队创制了以“通过浙江窗口展现世界数字变革下的中国实践”为主题的数智纪录片三部曲。
首部作品《城市大脑》已于2021年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首播,并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作为三部曲的第二部,纪录片《数智之道》已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第二批);2022年浙江文化艺术发展资金项目资助。
目前团队正在策划数智纪录片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数说乡情》,该片将以“探访绿水青山,聚焦数字生态,赋能乡村振兴”为宗旨。通过全国多乡村多形态的特色化呈现,以数字化为抓手,记录“数字乡村”,重塑“乡土中国”的点滴变化,展现数字中国下的共富之路,诠释“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数字密码。
纪录片《数智之道》共三集,以数字时代下的中国实践为叙事主线,聚焦文化、民生、科技等领域,展现世界数字变革下的中国智慧,凸显“数智之道”如何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一座“超级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开始了它的选址设计。
为了最大程度获取白鹤滩的地质结构,设计团队在钻探机的助力下,深入地下,共打了20万米的岩芯,依此绘制出了上万份白鹤滩的地质结构图和设计图。
然而2006年的一天,勘探人员在大坝一侧的山体内,意外地发现了一条巨大裂缝。这条裂缝将直接影响建坝条件,此前的工作可能要全部推倒重来。
如何更加明晰地看到白鹤滩的“地下世界”?一套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正在慢慢显现……
除了实施“西电东送”的白鹤滩水电工程,还有从“炼钢”到“炼数”绿色转型的杭钢,数字技术正在赋能超级工程,向绿色、智能转型。
莫高窟现存735个洞窟,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有492个,保存着45000平方米的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 数字技术正在赋予它们新的生命,这是艺术与科技交汇的见证。
如何高效地对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这是一套团队自主研发的壁画数字化自动采集装置,它可以根据预设程序自行在洞窟中移动、升降、智能调节灯光,大幅提升数字采集的工作效率。
浙江省古建院运用数字技术给古建筑建立“数字基因库”,让古老的敦煌艺术文化不再局限于西北的大漠戈壁,跨越千山万水,走进人们的视野当中。
通常,地质学中,将数十亿年的时间概念称为“深时”,它被用来描述地球漫长的时间尺度和历史纪年。
通过对“深时”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历史和演化过程,从而推动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生物演化等地球科学问题取得新的突破。
2019年,中国科学家发起了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作为首个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并受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国际大科学计划,正是希望通过搭建链接地学信息研究平台,整合地球演化数据,共享全球的地学知识。
在中国,越来越多高能级创新平台,正在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推动着数字化时代的创新变革。这场数字化的中国方程式,正在解出怎样的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