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的兰州南河道,临河步道绿植葱郁,市民张丽萍迎着晨光慢跑。谁能想到,这条曾因“脏乱差”让市民不得不掩鼻绕行的河道,如今已变身“城市小游园”。这一变化,正是甘肃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燕春丽
清晨的兰州南河道,临河步道绿植葱郁,市民张丽萍迎着晨光慢跑。谁能想到,这条曾因“脏乱差”让市民不得不掩鼻绕行的河道,如今已变身“城市小游园”。这一变化,正是甘肃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
今年一季度,甘肃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趋稳向好,主要指标全面优于去年同期,重点工作推进成效显著,为全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季度,全省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3%;优良天数比率87.9%,同比上升5.1个百分点,蓝天白云成为常态。14个市州中,嘉峪关、金昌、天水3市的PM2.5浓度同比持平,其余11个市州均同比下降,武威市下降幅度最大,为22.4%;13个市州的PM10浓度同比均下降,庆阳市下降幅度最大,为12.9%;11个市州的优良天数比率同比增加,甘南州、嘉峪关市的空气质量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前列。水环境质量方面,7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比例达95.9%,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甘肃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向纵深发展。蓝天保卫战方面,兰州市通过专家会诊破解春节重污染天气难题,金昌、天水等市州接受专项技术帮扶,提升应对空气污染的防治能力。碧水保卫战方面,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和整治提升,累计完成7800个排污口整治任务。土壤污染防控取得突破,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完成24个行政村整治任务和2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在推进污染防治的同时,甘肃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为契机,扎实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省建立典型案例省级领导包抓机制,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59项整改任务已完成23项,1707件群众举报件已办结1632件。同时,执法监管模式创新升级,1192家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我省对正面清单企业的现场检查次数大幅减少,一季度实施轻微违法免罚案件7件,免罚金额63.2万元。
甘肃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手抓”,以环境优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为全力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省生态环境厅主动做好重大项目环评审批。”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季度,304个省列重大建设项目已完成环评审批203个,审批完成率66.78%,涉及年度投资额1721亿元。同时,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做好水泥、钢铁、电解铝三个扩围行业参与碳市场交易的准备。推进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实施,已登记公示的6个项目中,2个已获全国首批签发。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让甘肃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也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兰州,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到黄河边散步、健身,享受美好的生态环境。在陇南,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特色产业,橄榄油、中药材等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张掖市民高勇感慨颇多:“如今,张掖的气候、环境都比较好,湿地出现了很多之前没见过的动物,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来源:中国甘肃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