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早读晚练、日积月累300天(172)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08:27 2

摘要:那是李贺吗?背着他的行囊,向我们走来,身子一耸,我们便看到了一路的“年轮”:“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高中语文日积月累活页(72)

一、素材书写(文段摘抄 规范书写——颜值也是实力)

“年轮”的话题

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名字,像梅一样睥睨俗尘,像松一样傲立崖壁,像菊一样虽“总把霜雪蔑”……在那枝上,在那干上,我们就读到了沉甸甸厚实实的人生年轮。

那是李贺吗?背着他的行囊,向我们走来,身子一耸,我们便看到了一路的“年轮”:“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那是辛弃疾吗?一脸沧桑,一路拍打着栏杆,向我们走来,眉头一锁,我们有就读到了他留给历史的年轮。“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北固亭一了他而凝固起历史的苍凉与悲壮;“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郁孤台也正是因了他而固化为他人生的年轮。

那又是谁?啊,认出来了,那是鉴湖女侠秋瑾,正在低吟着“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的豪迈;是马前卒邹容,正在苦吟着“昨夜梦和尔,同兴革命军”的不屈;是握着如椽巨笔饱蘸着热血与黑暗的世界决一死战的鲁迅先生,正在高呼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的伟志;是……啊,我伟大的中华啊,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有你们用热血灌制出来的年轮,才有了今日的“晴空万里满诗情”的壮大吧!

二、文言积累(文段翻译 词语记忆——厚积方能薄发)

敌国入侵,皇上令百姓参战。是时,木兰之父年老,不能战。木兰欲替父从军,故女扮男装赴战场。入战场,方知今是而昨非。十年之战,得胜归来,人皆赞。

译文:

三、成语文常(圈点批注 强化重点——聚少才能积多)

成语积累

东窗事发:阴谋败露

过江之鲫: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赶时髦的人很多多指盲目跟风贬义

口吐珠玑:说话有文采

青云直上: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

罄竹难书:罪行多得写不完

日趋笃厚:感情越来越好

文化常识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神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已亥杂诗》)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

四、诗歌鉴赏(阅读理解 浸润熏陶——博览才会精进)

喜见外弟又言别》作者: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韵译】

经过了十年的乱离之后,长大后在异地忽然相逢。初见动问尊姓使我惊讶,说名字才忆起旧时面容。

别后经历多少沧海桑田,长谈直到山寺敲响暮钟。明日你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愁不知又隔几重?

【评析】

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初问姓氏,心已惊疑,待知姓名,即忆起旧容,于是化惊为喜。叙谈伤乱感慨之情,寓之意中。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读来亲切感人。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同表弟(外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在以人生聚散为题材的小诗中,它历来引人注目。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出离别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说明这是社会动乱中的离别。它使人想起,发生于李益八岁到十六岁时的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混战、外族入侵等战乱。三是说二人分手于幼年,“长大”才会面,这意味着双方的容貌已有极大变化。他们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句中“一”字,表现出这次重逢的戏剧性。

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正面描写重逢。他们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写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中的情景显然不同。互相记忆犹新才可能“疑梦”,而李益和表弟却已经对面不能相认了。看来,他们是邂逅相遇。诗人抓住“初见”的一瞬间,作了生动的描绘。面对陌生人,诗人客气地询问:“贵姓?”,不由暗自惊讶。对一个似未谋面者的身份和来意感到惊讶。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经过初步接谈,诗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来就是十年前还在一起嬉戏的表弟。诗人一边激动地称呼表弟的名字,一边端祥对方的容貌,努力搜索记忆中关于表弟的印象。想来,他当时还曾说:你比从前……

诗人从生活出发,抓住了典型的细节,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接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绘声绘色,细腻传神。而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也自然地从描述中流露出来,不需外加抒情的笔墨,已经为读者所领略了。

十年阔别,一朝相遇,该有多少话语要说!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表现了这倾诉别情的场面。分手以来千头万绪的往事,诗人用“沧海事”一语加以概括。这里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两人热烈地交谈,从白天到日暮才停下话音。叙谈时间长,正表明他们情谊的深长。“暮天钟”并不是单纯作为日暮的标志而出现的。它表明二人叙谈得十分入神,以至顾不上观望天色的变化,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才使他们意识到原来已是黄昏。作者在这一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前六句,从久别,到重逢,到叙旧,写“喜见”,突出了一个“喜”字;七、八句转入“言别”。作者没有使用“离别”的字样,而是想象出一幅表弟登程远去的画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明日”,点出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道路,这里提示了表弟即将远行的去向。“秋山又几重”则是通过重山阻隔的场景,把新的别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秋”形容“山”,于点明时令的同时,又隐蕴着作者伤别的情怀。不是从宋玉开始,就把秋天同悲伤联系在一起了么?“几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使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不以奇特警俗取胜,而以朴素自然见长。诗中的情景和细节,似曾人人经历过的,这就使人们读起来,感觉十分亲切。诗用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委婉蕴藉地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和深重的动乱之感。

五、时评写作(范例借鉴 巩固提高——模仿而后创新)

螺蛳粉走俏海外!——“新四大文化”输出说明了什么?

(正副标题相互配合,彰显本文主题。)

据媒体报道,近日,网友评选出中国对外输出的“新四大文化”:螺蛳粉、广场舞、中国网文、网购中国商品,其中螺蛳粉排名榜首。据公开数据显示,柳州螺蛳粉上半年出口已达750万元,为2019年全年出口总值的8倍。社交媒体上,很多人为走俏海外的中国美食点赞,也有一些人认为螺蛳粉之类的小吃“太低端”,吐槽这样的输出“不太体面”。(开篇以网友评选出中国对外输出的“新四大文化”引出螺蛳粉走俏海外引发网友吐槽的话题。)

在一些人的意识里,文化输出必然要和诗词、京剧、园林等联系在一起;在一些人的想象中,承载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意义的必然是名家作品、高铁产品、共享技术等“高大上”的东西,而螺蛳粉之类的吃食“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从社会心理分析,一些人希望把那些流光溢彩的东西展现出去,心情可以理解。只是,生活除了阳春白雪的华美,也有下里巴人的质朴;中国文化,除了云髻高挽的端庄,也应该有烟火人家的温婉。

一些人对螺蛳粉“登堂入室”不以为然,很大程度上是对它缺乏深入了解。螺蛳粉是广西柳州非常出名的特色美食,闻起来虽然臭,吃起来却酸辣爽口,“闻之开胃,想之流涎,回味无穷”。

《舌尖上的中国》等知名节目的报道令它声名远播,一些食客“不吃螺丝粉,不做柳州人”的感慨吸引着很多人尝鲜而来。这样的特色美食在世界范围内走俏,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食客的热捧,形成一道别具特色的文化景观,何尝不是一桩美事?

以文化视角观察,螺蛳粉既是柳州地标性美食,其制作技艺也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正逐步申请国家和世界级非遗”,这是它“高大上”的一面。

据报道,目前柳州市螺蛳养殖面积近4万亩,产值达7500万元。全部螺蛳粉原材料种养殖规模达50多万亩,带动原料基地农户20万人就业,其中贫困户4500多户、约2.3万人以上,人均年增收超过9000元。

柳州螺蛳粉已成为贫困农户增收的“扶贫粉”“脱贫粉”。一碗走向海外、惠民增收的小小螺蛳粉,也折射着中国波澜壮阔的减贫图景。(现实性分析。网友吐槽螺蛳粉走俏海外的原因:对其缺乏深入了解,它既“高大上”,又是贫困农户增收的“扶贫粉”“脱贫粉”。)

除了柳州螺蛳粉,中国的广场舞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广受欢迎。中国网络文学海外用户数量已达3193.5万,在北美、东南亚地区尤为受欢迎。国家邮政局数据表明,2019年,我国出口的快件量超过了21亿件,又快又好的中国商品也有海量拥趸。这些在海外受到热捧的产品和现象体现着中国对外输出文化产品越来越丰富的大趋势,体现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越来越密切的融合。(重要性分析。在海外受到热捧的产品和现象的意义和影响。)

螺蛳粉等产品走俏海外是件好事。

我们既不必有“不体面”的忧虑,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的交流应该有更广泛、更多元、更丰富的载体。正如进博会“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中国走向国际、成为爆款的产品越多越好。(总结全文,照应题目。)

附1:上期文言积累答案

古有一男子,才貌俱佳,官至三品,遭人嫉,被贬。心忧,酒醉不胜杯杓,至胜地,仍不能胜心忧,遂发愤,立志定当胜于前,无奈天不遂人意,屡受挫折,其心之愤,何可胜道也哉!

答案

古有一男子,才貌俱佳,官至三品,遭人嫉,被贬。心忧,酒醉不胜(能承受)杯杓,至胜(优美)地,仍不能胜(战胜)心忧,遂发愤,立志定当胜(超过)于前,无奈天不遂人意,屡受挫折,其心之愤,何可胜(尽,完)道也哉!

译文

古时候有一个男子,才貌双全,官位三品,造人妒忌,被贬。男子忧心冲冲不能承受酒量喝醉了,到达优美的地方,仍然不能战胜心理,于是抒发愤懑,励志一定要超过以前,无奈上天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还是屡屡受挫,男子心中的愤懑。怎么可以说的完啊。

来源:高中语文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