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高新区构建全面立体德育工作新模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3 08:45 2

摘要:该局把德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工作思路,突出行政推动、专家指导、德育科研、资源整合、课程建设、考核评价六个关键点,通过加强统筹协调,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德育工作合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区域实际、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一体化德育新路子。

日前,记者从烟台高新区教体局获悉,该局把德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工作思路,突出行政推动、专家指导、德育科研、资源整合、课程建设、考核评价六个关键点,通过加强统筹协调,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德育工作合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区域实际、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一体化德育新路子。

行政推动,搭建交流平台

高新区教育体育局成立局长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各学校校长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探索德育实施思路与途径,找准适合区域特色的德育发展方向,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烟台高新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烟台高新区中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意见》等文件,在区域层面进行了顶层设计。

相关科室按照职责分工,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构建起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贯通的立体交互式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前,各校都已探索出了符合本校实际的德育模式,实验中学的“全员育人导师制”、杏坛中学的“润泽教育:润心启智·润行立范·润德铸魂”、实验小学的“崇德尚美:以德育美 向美而生”、第二实验小学的“信爱星辉”、第三实验小学的"融通共育“、益文小学的“暖晖童心”、崇文小学的“仁心韧志”等德育特色日益彰显。

专家指导,培训德育队伍

区教体局坚持走“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坐下来研”的德育队伍建设思路,积极为各学校提供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拓宽视野,拓展思路,凸显德育特色,提升育人水平。连续多年组织学校德育工作分管领导和骨干班主任50余人次到北京、江苏、上海、成都、深圳、杭州等地考察学习、专题培训,返校后以专题报告形式将先进经验做法传达给每一位教师。开展德育课程专业培训400多人次,采取校本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德育工作培训形式,定期开展学科教师德育渗透教学基本功比赛、德育成果展示等活动,通过展示与交流,提升学科教师的育德能力。

德育科研,促德育水平提升

实施课题带动。充分发挥德育科研的指导和引导作用,积极参与省市区级德育课题研究,省级立项并结题《新样态学校建设背景下德育体系的构建与研究》1个德育课题,市级立项4个、结题5个德育课题,区级立项7个德育课程一体化小课题,全区教师参与德育课题研究占比近20%,教师以课题为抓手,认真学习、研究、实践,全区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开展有序、科学、规范。

实施德育优秀课例评选引领。积极参与省、市的德育优秀课例评选与市级德育课程资源库建设,用德育精品课引领教师合理、充分挖掘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元素,不贴标签,润物无声、以人为本、关注学情、目中有人、知行合一、躬亲示范,使学科德育目标有效实施,几年来有50多人次在省、市学科德育优秀课例评选中获奖。

整合社会资源,突出实践育人特色

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育人功能,让德育“动”起来。依托高新区科创氛围浓厚、科技企业众多的优势,整合烟台自然地质博物馆、航天五一三所、山东核电烟台培训基地、生态农业基地、辛安河自然公园等多处优秀资源,为全区中小学生设计、开发、提供研学旅行精品课程。按照“距离学校较近、方便组织活动”的原则,定期开展研学教育活动,推动科技、文化、德育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整合校内道德实践活动,促进校内德育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全区各校德育系列活动有计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课课有渗透,结合“七一”“十一”“清明节”“端午节”“学雷锋日”“世界地球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安排讲革命故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童谣传唱、环保小卫士、我和我的祖国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德育体验活动。

凸显学校发展特色,社团活动缤纷精彩。实验小学开展学校拓展选修课程,开设创意科技、传统非遗、体育艺术等选修课程;第二实验小学以“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为指引,开设“艺苑群星类、实践创新类、体育健康类、翰墨飘香类、阅读表演类、科技创新类、益智探秘类”七大类社团;第三实验小学开设“红色纸韵”美术工作坊、“铿锵鼓韵社团”、繁星合唱团、课本剧社团、小主持社团课程,通过各种展示活动,弘扬红色精神,传承中国非遗文化;益文小学以“京韵流芳”课程传承传统文化,借“崇军明德”厚植爱国情怀,依“六字”校训深化品德教育,通过课程浸润、实践体验,多维度细化情怀内容,推动学生文化认同与品德修养协同提高。

全区各校逐步确立了以校内多彩实践课程为主体、社团课为支撑,研学活动和“社会大课堂”场馆课程为补充,家校联合共促的实践教育框架,打破德育的课堂、学校界限,延伸到家庭与社会,努力朝着全过程育人的目标进发。

德育课程建设,守住课堂教学的德育主阵地

重视学科德育。在开足上好品德与社会、思想政治科等德育课程基础上,每一科课程都要落实德育目标。各学校采取学科集体备课的方式,寻找学科德育突破点,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内容,进一步增强各科教师的德育意识,努力实现全学科育人的目标。

不断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德育课程体系。其中区第三实验小学开发的《静待花开》、《古诗赏析》,区实验中学开发的《百变中国结》等校本教材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烟台市首届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中,区实验中学的校本课程《中国结绳之美》获得市一等奖。

注重传统文化浸润,筑牢德育的文化根基。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让走廊、墙壁成为传统文化浸润德育的土壤,利用校园广播,在课间、餐前播放传统文化经典篇目诵读,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扎实上好《传统文化》课,在课程中亲近经典、学习经典、品位经典。积极开展“弘扬雷锋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国学小名士”、“国学达人”、“学习新思想 从小学用典”等评比选拨活动,在各项活动中诵读经典。

全区逐步建立了以德育课程、学科德育为主,校本课程、创新课程补充,传统文化浸润的德育课程体系,筑牢、丰富德育主阵地。

构建以激励为主的考核评价机制

高新区把德育工作实施效度纳入对学校、教师的综合考核评价之中,将德育工作落实情况、创新做法、取得实效等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了“教研室—学校—年级—教师”四级考核评价机制,每学期组建德育工作专家小组,对各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于事迹突出、效果明显、值得推广的学校或教师,予以公开表彰,并在年终考核及评优树先等方面给予奖励。近年来,先后评先出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最美教师200多名,其中2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德育工作者,1名教师被评为烟台市最美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烟台市教书育人楷模。

责任编辑:信召红

来源:大小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