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5000吨护卫舰清津下水翻船!金正恩怒斥犯罪,修复期仅剩一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08:50 2

摘要:2025年5月21日,朝鲜清津港火光未见,意外却已降临!朝鲜最新5000吨级护卫舰,在下水仪式上遭遇灾难性事故,舰体侧翻,船首卡死,船尾沉入五港海域。朝中社罕见承认,事故源于“指挥不力和操作疏忽”,导致转向架失控,船体破裂。金正恩亲临现场,目睹这一“犯罪行为”

2025年5月21日,朝鲜清津港火光未见,意外却已降临!朝鲜最新5000吨级护卫舰,在下水仪式上遭遇灾难性事故,舰体侧翻,船首卡死,船尾沉入五港海域。朝中社罕见承认,事故源于“指挥不力和操作疏忽”,导致转向架失控,船体破裂。金正恩亲临现场,目睹这一“犯罪行为”,下令6月前修复舰体,否则责任人将面临严厉惩处。

事故发生在清津造船厂,朝鲜精心筹备的第二艘“崔贤级”护卫舰下水仪式,原本旨在展示海军实力,却以失败告终。朝中社报道,5月21日,护卫舰在侧向下水过程中,转向架未能保持平行移动,船尾滑橇率先脱轨,船体失衡,部分船底破裂,船首卡在船台上无法脱离。 卫星图像揭示了事故的惨状:5月22日,Maxar Technologies拍摄的画面显示,舰体侧卧在码头旁,蓝色防水布覆盖,试图掩盖这一尴尬场景。 Planet Labs于5月20日拍摄的图像则显示,事故前舰体仍在陆地,准备就绪,足见事故突如其来。

金正恩当场震怒,称事故是“绝对的疏忽和不负责任”导致的“犯罪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尊严和自尊”。 他要求在6月前完成修复,并将在下月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处理责任人。如此短的修复期限令人质疑,CSIS Beyond Parallel分析指出,舰体可能因进水导致电路系统和导弹舱受损,修复工作极为复杂。

卫星图像显示,该舰侧翻在下水码头旁。蓝色防水布覆盖着舰体

为何下水如此失败?事故根源在于朝鲜首次尝试侧向下水。CSIS Beyond Parallel分析,侧向下水需要舰体具备强大结构强度,且对转向架和轨道要求极高。 清津造船厂的码头缺乏传统滑道,迫使采用侧向下水,这一复杂方式对操作精准度要求极高。 朝中社坦承,“指挥不熟练”和“操作疏忽”导致转向架失控,船尾过早入水,船体失衡。

更关键的是,清津造船厂的经验不足。CSIS Beyond Parallel指出,该厂历史上主要建造货船、渔船和小型潜艇,缺乏制造和下水大型战舰的专业能力。 相比之下,4月25日在南浦港成功下水的首艘“崔贤号”护卫舰,依托更成熟的造船设施,顺利完成仪式。 清津造船厂的短板,显然为事故埋下隐患。

这艘失事的护卫舰是“崔贤级”的第二艘,排水量约5000吨,长约144米,是朝鲜海军迄今最大的战舰。 首艘“崔贤号”于4月下水,配备俄罗斯Pantsir-M防空系统,具备防空、反舰、反潜和弹道导弹能力,甚至可发射超音速巡航导弹。 朝中社报道,“崔贤号”在下水后数日即进行武器测试,展示了74个垂直发射系统(VLS)单元,涵盖多种导弹类型,显示朝鲜海军向现代化迈进的决心。

然而,第二艘护卫舰的建造速度引发质疑。CSIS Beyond Parallel分析,朝鲜在南浦和清津同时建造两艘大型战舰,显示其雄心,但快速推进可能导致偷工减料。 首艘“崔贤号”下水时,甚至可能未安装完整推进装置,需拖船出港测试。 第二艘舰的建造同样仓促,缺乏充分测试,侧向下水的复杂性进一步暴露了技术短板。

朝鲜海军现有约400艘巡逻艇和70艘潜艇,但大多老旧,仅适于沿海防御。 “崔贤级”护卫舰的出现,旨在提升朝鲜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甚至可能搭载核弹头导弹。

然而,事故暴露了朝鲜在造船技术和资源上的局限。CSIS Beyond Parallel警告,尚不清楚舰体是否“全损”,修复可能耗时数月甚至更久,打乱了其海军发展计划。 朝鲜原计划将“崔贤号”部署至东海舰队,但事故舰的修复和测试可能推迟这一进程。

来源:视界InSigh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