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苏州古城区核心地带的“戏码头”——开明大戏院二楼,辟出一个小剧场:入场口挂上古色古香的匾额,名曰“华府”,剧场内别有天地,“I”形舞台的两头各有布置,中间一棵巨大的桃花树“顶天立地”,观众席紧挨着长台分散在两侧,与整个布景融为一体,沉浸感“拉满”。
在苏州古城区核心地带的“戏码头”——开明大戏院二楼,辟出一个小剧场:入场口挂上古色古香的匾额,名曰“华府”,剧场内别有天地,“I”形舞台的两头各有布置,中间一棵巨大的桃花树“顶天立地”,观众席紧挨着长台分散在两侧,与整个布景融为一体,沉浸感“拉满”。
第七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期间,苏城百余个江南小剧场好戏连台,沉浸式吴歌音乐剧《新唐伯虎点秋香》在开明大戏院沁兰剧场周周有演出,场场皆精彩。前晚(5月21日),记者跟随一批结伴而来的外地游客走进开明大戏院,体验了一把沉浸式驻演戏剧的魅力。
从“镜框式舞台”到“沉浸式环境”,长期在开明大戏院驻演的《新唐伯虎点秋香》给观众最直接的惊喜是“演出空间的重构”。这部首演于4月中旬的新创剧目,由苏州文化投资发展集团出品,刘天池表演工坊和苏州市锡剧团共同制作。与此前在上海大获成功的小剧场音乐剧《阿波罗尼亚》一样,该剧采用了“沉浸式驻演”的新模式,摒弃了剧场舞台与观众席分割明确的传统,将演出空间扩展至整个环境,模糊表演区与观演区的界限,增强台上、台下的互动感。
“秋香今晚要做什么?”演出过程中,“石榴姐”向台下观众发问。观众席立时有人答道:“去约会。”“石榴姐”点头赞许,继而给回答者赠送小礼品以示答谢。这样的互动,穿插在《新唐伯虎点秋香》演出的全程,演员与观众的关系从“单向传递”自然而然地转变为“双向共创”,让观众有了更强的参与感。到了末尾华夫人寿宴一节,全场观众更是成了寿宴的宾客,与几位演员有了更多的互动,现场气氛被推至高潮。
从陕西、安徽等地来到苏州观演的游客,还在演员的引导下学起了吴侬软语。记者也因此注意到,在这部改编自清代吴信天弹词本《三笑》的吴歌音乐剧中,既有非遗元素的现代转译,又有“江南文化”的戏剧化表达。市锡剧团、市苏剧团、省苏州昆剧院三大本土专业戏曲院团的演员与乐手集结,演的是苏州才子唐伯虎与秋香的浪漫爱情,江南小调混搭幽默段子,又掺杂着桃花坞木版年画、虎丘泥人等地道风物……《新唐伯虎点秋香》以戏剧的创新表达与苏州文旅相融合,让“江南文化”更可亲可感。
“这样的观剧体验还挺新颖的。”当晚来观演的安徽姑娘李依然告诉记者,“现在看来,把看《新唐伯虎点秋香》列进苏州之旅的行程安排是特别正确的。这种体验就像是去了剧里的‘华府’旅游了一次,途中偶遇了唐伯虎、秋香、卖货郎等人物,深入了解到了苏州的历史和文化。这不比去景点更有意思吗?”
以“江南文化”为锚点,停靠在苏州“戏码头”的《新唐伯虎点秋香》在本届江南文旅盛会期间,让众人看到了沉浸式驻演戏剧激活区域文化资源、带动城市文旅消费的无限潜能。(记者 王敏悦)
来源:名城苏州